衣带 腰间的花样
所谓绅士,就是腰束大带的已婚候补官
古人的衣服早期多以衣襟处缝上几根小带来代替纽扣,这种小带叫“衿”。此外又在腰部系上一根大带,也就是今人常说的“腰带”。除具有束身、装饰的功能,大带还多了一层身份象征的意味。

《诗经》中收录了一首先秦时期曹地的民歌《鳲鸠》,“鳲鸠(shī jiū)”即布谷鸟。歌里有这么一句:“淑人君子,其带伊丝。”伊丝就是大带,一般用素丝制作。士这个阶层所用的大带叫“绅”。“绅”字从糸从申,“申”有“婚配”、“生育”之意,故“绅士”指的就是以宽大的帛带作为已婚标识的候补官员。

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动脉影
大带,在朱熹所着的《朱子家礼》中,形制是这样的——“带用白缯,广四寸,夹缝之,其长围腰,而结于前,再缭之,为两耳,垂其余为绅,下与裳齐。”按此说法,绅又具体地指大带末端的下垂部分。《论语》曰“子张书诸绅”,看来在紧急情况下,飘逸的绅还能做为书写的记事本。官吏记事通常用一种名叫“笏”的板子,不用时将其插于腰间,所以到后来,人们干脆就把垂绅插笏的仕宦称为“搢绅”。

突厥人引领的腰间潮流
皮带的历史相当久远。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即有“男子带鞶,妇人带丝”一语,鞶带就是皮带。早期,先民们用带钩来固定皮带,带钩又称“犀毗”,迄今发现的最早实物,来自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遗址。带钩在中国流行了两千多年,随后,一种起源于阿尔泰地区的新款皮带——蹀躞带,伴着丝路的驼铃声一道传入东土,成为隋唐的新时尚。
责任编辑 / 郭婷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