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佩 听,那天风环佩

玉龙的力量
这是西汉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龙形佩的局部,现藏于徐州博物馆。它用和田白玉制成。以浅浮雕、透雕技法整体雕出蟠曲的“S”形龙,龙身“S”形中部拱曲方正,威风凛凛,迸射出一种力量感,是西汉早期玉龙的典型风格。供图/柳叶氘
这是西汉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龙形佩的局部,现藏于徐州博物馆。它用和田白玉制成。以浅浮雕、透雕技法整体雕出蟠曲的“S”形龙,龙身“S”形中部拱曲方正,威风凛凛,迸射出一种力量感,是西汉早期玉龙的典型风格。供图/柳叶氘
几千年来,古人的腰间从来不肯少了配饰。尤其是女子的裙边,环佩叮咚。
行步要有环佩之声
在古诗文中,叮当作响的环佩,常常用来描写女子,然而追根溯源,这种浪漫多情的饰品,起初却是正襟威严的礼制产物。西周时期,佩玉被作为制度,是上至天子下至士人阶层的“标准化穿戴”,且等级分明。《礼记》中说道:“古之君子必佩玉……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qí)组绶,士佩瓀(ruǎn)玟而緼(yùn)组绶”,组绶是用来系玉的丝带,也就是说,天子用黑色丝带佩白玉,公侯用红色丝带佩山玄玉,以此类推,不同的佩玉和丝带颜色,象征着不同的社会地位。
早期玉佩既然是身份的象征,其形制也比后世繁缛华丽,基本上相当于把数十个小玉佩,如玉璜、玉壁、玉珩(héng)等用丝线串联起来,成为一个“玉佩组”,学术上就叫做“组玉佩”或者“杂佩”。让考古学家纳闷的是,如此重要的礼制配饰,从先秦到西汉,竟从未发现过两件组构完全一致的组玉佩。
看起来,只要在用料和颜色上不僭越,组玉佩的制作存在着很大的创意空间。然而这并不代表可以完全freestyle,在组玉佩的底部,便暗藏着玄机。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