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珠 颈上庄严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7年第12期 作者: 橘玄雅 

标签: 历史拾遗   文化遗产   文物故事   

朝珠,不是只有男人才能戴,不是只在皇上上朝时才能戴。当然,也不是谁想戴就能戴。
康熙御容(局部)。供图/故宫博物院
乾隆御容·一挂朝珠。供图/故宫博物院
乾隆帝慧贤皇贵妃容像·三挂朝珠。供图/故宫博物院

朝珠,是一种清代特有的男女饰物。作为官方要求的服饰之一,被记录到以《大清会典》为核心的官方服饰体系之中。因其在朝服、吉服、常服等服制均可以使用,故而为大众所熟悉。

朝珠的起源是佛珠?

朝珠,在文献上又写作“数珠”、“素珠”。女真人入关之前,上层就有对佛教的信仰。朝鲜人申忠曾在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到过赫图阿拉,后在其所着的《建州图录》中提及,他亲眼见到努尔哈赤“手持念珠而数”。一般认为,这种手持佛珠的习惯,被后来的清代统治者所继承,朝珠制度应运而生。

以目前的资料来看,入关前后,清廷中已经形成了朝珠的基本形制。康熙朝时,朝珠基本定型为颈部的配饰,同时具有了区别等级的仪制性质。最终在乾隆朝,它被记入《大清会典》,成为官方服饰体系的组成部分。

男人挂一串,女人挂三串?

清代规定,皇帝、皇子、王公以下文职五品、武职四品以上的大臣,以及翰林、詹事、科道、侍卫等,均应在穿着朝服和吉服时佩戴朝珠,常服则要视情况而定。后宫主位、公主、福晋以下五品官以上的命妇,均应在穿着朝服和吉服时佩戴朝珠。另外,男性只戴一挂朝珠,而女性则在穿朝服时佩戴三挂朝珠,两挂斜戴,一挂正戴,穿吉服时,与男性一样只佩戴一挂朝珠。无论男女,其朝珠的尊卑等级都是从材质和绦色来区分的。

责任编辑 / 郭婷  图片编辑 / 朱浩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