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钟破碎的昙花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7年第10期 作者: 伊伊 瑜韵 

标签: 文物故事   古代生活   发明与技术   

从开元浑天仪,到水运仪象台,再到大明殿灯漏,中国自动钟的故事,延续了数百年,却又戛然而止,空留下后人一声叹息。

“水晶刻漏”的厄运

洪武元年(1368年)十二月的一天,端坐在南京皇城大殿里的明太祖朱元璋,瞥了一眼跪在殿角的几个司天监技术官员,问道:“你们献上的是何物?”

“此物乃水晶刻漏,中置木偶两人,可以自动击鼓报时。”这一年,明军攻破大都。大元宫廷里司天监的技术官员和诸多仪轨,被押送到了南京。

木偶来报时
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发明的大明殿灯漏,堪称中国古代计时器中的集大成者。左页图为河北邢台郭守敬纪念馆所展示的大明殿灯漏模型局部,有三种不同类型的自动报时木偶,有的怀抱时辰牌,有的手指刻表盘,有的击铙报时。这一模型是以陈凯歌为总设计师的苏州市古代天文计时仪器研究所复原的,基本实现了文献所描述的造型和功能。
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陈航

大明天子对司天监的宝贝,并没有多少兴趣:“蒙古人用心于这些玩物,正是所谓无益害有益。要是用这些精力来治理天下,又何至于如此不堪一击!这种东西,倒不如砸了吧!”

侍卫们手起杖落,水晶碎了一地,木偶身首分离,复杂的机械齿轮全都散了架。“水晶刻漏”在统治者眼中不过是玩具,与国计民生毫无瓜葛。更何况“地反物为妖”,刚刚坐稳江山的朱元璋眼中,装置了自动木偶的“水晶刻漏”,俨然是预兆元朝江山崩溃的妖物,不得不毁。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