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一领大衣

古老的服式
图中,一位年轻僧人正在穿袈裟。这可能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服装形式之一,但并不让人觉得陈旧,而是充满了简洁、庄重之美。极致简单、朴素的穿衣风格,与无滞无碍的佛法浑然天成。供图/视觉中国
图中,一位年轻僧人正在穿袈裟。这可能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服装形式之一,但并不让人觉得陈旧,而是充满了简洁、庄重之美。极致简单、朴素的穿衣风格,与无滞无碍的佛法浑然天成。供图/视觉中国
一领大衣
唐元和十四年(819年),唐宪宗从凤翔法门寺迎请佛骨舍利,在皇宫和京城各大寺院供养。四方信众闻讯而来,争相瞻奉舍施,唯恐不及。这时,儒学领袖韩愈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犯颜上奏,请求彻底禁绝佛教。
在奏表中,韩愈陈述的一条灭佛的理由是:“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汉服是文明开化的标志,堂堂华夏“衣冠上国”,岂能穿着夷狄民族的奇装异服?
韩愈的建议没有被立即采纳,却在二十多年后找到了知音。会昌元年(841年),视佛教为“千古之蠹源”的唐武宗登基。为了净化“中华之风”,他勒令僧尼还俗,甚至波及到了摩尼教、景教、祆教,“杀天下摩尼师,剃发、令着袈裟,作沙门形而杀之”,将袈裟视如仇寇。《旧唐书·武宗本纪》记载了这次灭佛运动的成果:到会昌五年(845年)八月,“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
这样大规模的灭佛运动,在古代一共发生过四次: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时期,而每一次,都有废弃僧服、改穿常服的要求。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