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原则 食之有道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7年第01期 作者: 瑜韵 

标签: 食锦谈   

中国人向来爱吃,也乐于思考如何去吃。先秦以来,无数哲人为膳食制定了原则,讲究食以洁,食以时,食以淡,食以和。这些看似简单的原则,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膳食养生,不仅仅是吃而已。
吃也有规矩
筷子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餐具,也象征了中国传统的饮食。中国人向来重视道理和规矩,在饮食方面也不例外。通过实践,古人为饮食制定了许多原则,既要吃得丰富可口,也要吃得有礼有节。
供图/TPG

周天子的医生们

雄鸡刚刚报晓,太阳尚未升起,此时,周天子宫殿的后厨,早已经忙碌起来。为周天子准备早餐的人中,有三个身影不能忽视。他们不是厨师,却格外严格地审视着每一份食材和调料,时不时品尝一下味道。他们是谁?

原来,他们是周天子和王室贵族的专职营养师——“食医”。按照《周礼》的记载,西周时期的医生分成了五类,“众医之长”是医师,医师以下的“众医”则分为了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顾名思义,食医的专长,便是掌管王室贵族的饮食。他们按照不同的季节需求,烹调味道各异的美食,以求产生不同的益处,令王室贵族们可以健康长寿。周代的食医,主张“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他们相信,这些味道的丰富变化,或增强骨质,或益气补血,奥妙无穷。

除了食医,当时专门诊治疾病的疾医和疡医也对饮食和医疗的联系颇有研究。他们在给周天子和贵族们治病时,讲究“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这就把用药、疗养和食养三者结合起来了。先秦诸子和后代国人都讲究食养食疗,专门为食创制了原则,恐怕与周天子这群讲究“吃的健康”的医生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吧。

管仲的饮食观
先秦诸子在饮食方面,已经颇有见解了。图为国家博物馆藏明刊本《管子》的书影。《管子》一书记录了管仲学派思想,其中就有许多关于饮食原则方面的记载。管子说,饮食要注重清洁,且不应暴饮暴食。供图/FOTOE
管仲的画像

小处不可随便

要说先秦时期最懂得吃的人,孔子大概是不可不提的一个。直到现在,孔府家宴仍旧有着极强的号召力。在那个医疗条件并不完备的时代,孔子活了73岁,可谓高寿。他的寿命不一定是刻意依靠膳食养生而获得的,但一定和他的饮食习惯有关。想要探寻古人食养的原则,孔子一定不能略过。

责任编辑 / 周玥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