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纹:远古游来的秘密
雨后的森林弥漫着湿润雾气,铁杉的细长叶尖坠下晶莹水珠。竹林密立如箭镞,林下传来竹鼠啮食笋尖的窸窸窣窣声。时有野兔奔窜,亦见水鹿轻盈缓步,穿过林间。

栩栩如生的鱼
图为1955年,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鱼纹彩陶盆,这是一件盛水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虽然图中只能看到一条鱼,但事实上,在彩陶盆的外壁上是这一鱼图案的循环。
图为1955年,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鱼纹彩陶盆,这是一件盛水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虽然图中只能看到一条鱼,但事实上,在彩陶盆的外壁上是这一鱼图案的循环。
不远处是几个简陋的陶窑,正有人小心翼翼地将柴添入火膛。再远些,村落边的河面盈盈流光,水中隐约可见鱼儿游弋。岸边的人手执鱼叉,屏气凝神,看准时机奋力掷出,再拽回来,一尾鳞光闪闪的草鱼便收入囊中。
这不是南方某个亚热带树林中的景象,这里,是新石器时代的半坡村,今天的陕西西安东郊。
很难想象,黄土高原竟也拥有过如此湿润温暖的气候,生长过郁郁葱葱的铁杉、枫香和山毛榉树林。发源于秦岭的浐河奔流而下,先后注入灞河、渭河,河水丰盈清澈,两岸更有湖沼连绵。这里生活着竹鼠、獐与水鹿,还有以鱼类为食的貂。半坡人在这里挖土为窑穴,又渐渐筑起房屋。为了谋生,他们用石片耐心磨成矛、镞,捕捉鹿与野兔,又用兽骨和鱼刺制造出鱼叉和鱼钩,进行渔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