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撑起帝国天空的精奇利器
标签: 文物故事


左图这位身披铠甲,头侧绾一发髻的战士,是兵马俑坑鼎鼎大名的跪射俑。他左腿曲蹲,右膝着地,双手置于右侧作握弓弩待发状,精妙地模拟了弩射一瞬间的神态。右页图是复原的秦弩。它张弦待发,就等着士兵扣动悬刀,将致命的箭镞射向敌人。
2015年3月20日,从秦始皇兵马俑坑传来一个消息:在秦俑一号坑的第三次发掘中,在一处过洞的中部,一件秦弩破土而出。以往发现的秦弩,仅余青铜弩机,木制弩臂和竹制弩弓,均朽烂在历史的烟尘中,而这件秦弩的弓弦、弓背与弩机,轮廓鲜明,保存完好。弩,这种冷兵器时代杀伤力最强的远射兵器,又一次穿过时间的长河,向今人遥遥致意。
要讲述中国弩的故事,我们还要从一次会面开始说起。
横弓着臂,施机设枢
公元前483年的一天,越国首都会稽来了一位叫陈音的射士。陈音的家在楚国的郢都,与会稽远隔数千里。是什么驱使他离家舍业呢?原来是越王勾践的召唤。勾践要完成灭亡吴国的夙愿。
十年光阴荏苒,沧海桑田。勾践依然会在饭前尝尝苦胆,但是越国早已不是那个朝不保夕的国家了。被夫差放归故国后,勾践的政治生命只剩下唯一的目标:灭吴雪耻。在充实经济,繁衍人口之后,勾践的下一步计划是整顿越国的军队。他找来大夫文种商议:“我要将毁灭的大雨浇在吴国头上。如果是水战,就得造船;如果要在陆地上行军,就得乘战车。但是我听说,车船的便利都比不上一种叫弩的兵器。不知爱卿有没有专精于弩射的人才呢?”——史书《吴越春秋》里这样记载。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