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不爱几何图案?
喜爱中国传统服装、丝绸、刺绣的朋友们一定注意到,不论是博物馆里展出的传世出土服装实物,还是绘画、陶俑上表现的服装纹样,我们都很少看到圆圈、方格这些风靡全世界,让近现代时尚界十分喜爱的几何图案,这是为何?是中国人不喜爱这些纹样,还是别有原因?

裙子上的花卉
这是清末的红色织绣花卉鱼鳞裙,裙摆上的各式纹样精致而细腻。在中国传统服饰上,类似的纹样很多,但几何图案却少见,这与中国染织技术有关。
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陈川平
这是清末的红色织绣花卉鱼鳞裙,裙摆上的各式纹样精致而细腻。在中国传统服饰上,类似的纹样很多,但几何图案却少见,这与中国染织技术有关。
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陈川平
当然,并不是没有一点蛛丝马迹。2014年10月,国际绞缬染织研讨会第一次在中国大陆召开,在主办地中国丝绸博物馆特地策划的“丝路之缬·古代中国”展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一件珍贵的古代上衣:紫褐色的绢,交领大袖,是我们熟悉的上襦样式;而衣上斜向密密麻麻地铺满了浅色的小圆圈,又让人感到罕见而陌生,不是我们印象里传统纹样常见的风格。
据介绍,这是一件出土的北朝上衣,衣上的圆圈纹,来自一种古老的工艺——“绞缬”,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扎染”。这种工艺,曾经在中国大地上广泛流行过,但是今天却几乎难见它的踪影。论起原因,这还得从面料的染织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说起。

最早的几何图案
这是距今两千余年前的高句丽的墓室壁画,舞者身着圈点纹的袍服、衣裤。在右边这件北朝的绢衣上,也遍布细小的圆圈纹。圈点纹可谓最早的几何图案,这和它的制作工艺有关。它来自一种古老的工艺——“绞缬”,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扎染”。
这是距今两千余年前的高句丽的墓室壁画,舞者身着圈点纹的袍服、衣裤。在右边这件北朝的绢衣上,也遍布细小的圆圈纹。圈点纹可谓最早的几何图案,这和它的制作工艺有关。它来自一种古老的工艺——“绞缬”,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扎染”。
圈点纹,最基础的图案
纺织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用葛、麻、丝、毛纺线织成布帛之后,便可以制成服装。但我们的祖先似乎不满足于简单素色的衣服面料,又将布料通过植物、矿物染料染出各种颜色。在有了色彩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希望能看到更具有装饰性的花纹,于是又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方法在织好的布料上留下纹样,最基本的方法有刺绣和印染两大类,印染包括在面料上直接涂绘、压印,还有就是各种“防染”法。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