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汉武帝身边的“犀牛”?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5年第01期

标签: 文物故事   

这是一件汉代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商周时期,“尊彝”是对祭祀所用礼器的总称,并不用来专指某种青铜礼器。到金石学发达的宋代,人们常把一类体型偏大的容酒器叫做尊,约定俗成流传至今。

眼前这件犀尊,犀牛昂首挺立,身体健硕,头部略微扬起,两耳竖起,镶嵌着黑色料珠的两个眼睛目光锐利。犀牛嘴的右侧有一个圆管状的“流”,用以倒出体内所存的酒;背上有一椭圆形口,用来注酒;这头犀牛身下四腿短而粗壮,尾巴嵌入后臀部,似乎重心后靠。

犀牛,是仅次于大象的第二大陆生动物。按地域可分为非洲犀和亚洲犀。最新研究认为,现生的犀牛一共有六种,生活在非洲的有黑犀、北白犀、南白犀。北白犀野生种群已经灭绝,但它们都长着两只角;生活在亚洲的有印度犀(也叫大独角犀)、爪哇犀(也叫小独角犀)和苏门答腊犀,尤以苏门答腊犀最为特别,不仅体型最小,而且身上长满棕色毛发,头上长有两只角。

回过头来看这件青铜犀尊,身上的错金银云纹好似毛发,头上两角前后挺立,估计很多朋友会说,这件犀尊的原型应该是苏门答腊犀吧。如果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工匠没有见过活生生的苏门答腊犀,怎能做出如此栩栩如生的造型?工匠是在哪里见过它?在中国吗?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