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年前的下水管道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4年第10期 作者: 李秀娜 

标签: 文物故事   发明与技术   

下水管道有多重要?看一看暴雨天各大媒体的新闻就知道了。四千年前的先民没有交通瘫痪之忧,却也深深明白积水的害处。

图中这件陶水管看起来很普通,但如果你知道它的年龄,或许会惊讶地叫起来。它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考古人员在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平粮台古城发现的,距今已有4000至4500年的历史。

平粮台古城平面为正方形,有南、北两座城门,如果算上城垣及外侧城壕,城址面积有5万多平方米。城址规模不算大,但规划和建筑技术在当时还是十分先进的。考古人员在这里不仅找到了城墙、城门和房屋建筑遗迹,还发现了门卫房和通往城外的排水管道。

在平粮台南城门的门道下,有一条北高南低、上宽下窄的沟渠,沟底铺一条套接的陶水管道,这些管道由专门烧制的套管套接而成,每节长约35—45厘米,管径细端23—26厘米,粗端27—32厘米,细端朝南,逐节套装。或许是考虑到一根管道排水量有限,古人在它上方又并列铺了两条,使三条管道呈倒“品”字形排列。考古人员在管道周围发现了大量填土及料礓石块,上面是厚厚的土层,当年应作为路面使用。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