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烟过眼藏画楼

苏州文风昌盛,凡书香门第,有一点古籍与书画的收藏是极为普遍的,但能达到规模化、配得上“收藏家”三个字的并不多。晚清时期的顾文彬是其中的翘楚。图为由他一手创办的过云楼,这里曾经名品荟萃,享有“收藏甲江南”的美誉。
今年京城春拍的最大亮点,是过云楼藏书。6月4日晚9点30分,由海内外孤本、宋版《锦绣万花谷》全八十卷领衔的179种、1292册过云楼藏历代古籍善本,正式举槌,价格从1.8亿元起拍,然后便以百万元阶梯递增,最终落槌价定在1.88亿元,加上佣金共计2亿有余。这个价格,已接近这批藏书在2005年成交价的10倍。而筹划此次拍卖的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董国强,此前还一度想过放弃,因为怕流拍。
一场拍卖,把一座销声已久的藏画楼,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很多人在问:过云楼在哪儿?它的主人是谁?这里收藏的古书为何有如此高昂的身价?在江苏凤凰传媒集团与北京大学就“优先购买权”一事争得不可开交时,我想起了一位老人,他叫顾笃璜,2009年8月,我曾跟随他,有过一次过云楼之行。
那是个星期六,气温超过35摄氏度。在苏州昆曲传习所,81岁的所长顾笃璜身上穿着价格低廉的棉布衣裤,脚蹬黄色胶鞋、厚棉袜,手里攥着当天的报纸。报纸上刊登了苏州博物馆收藏《七君子图》和《王石谷水竹幽居图卷》的消息。这两幅名画曾经的拥有者,正是顾笃璜的高祖、苏州过云楼的主人顾文彬。

图中的这位老人,是顾文彬的玄孙顾笃璜。今年6月,1292册过云楼藏历代古籍善本,在匡时春拍中以2亿元高价成交(见图3,供图/北京匡时),最终花落故乡江苏。顾笃璜淡然地说:“文物的价值不是单用人民币就可以完全衡量的。这批古籍与其余过云楼藏书合璧收藏于南京图书馆,这样的归宿很圆满,我们松了一口气。”

图3
顾笃璜领着我走进干将西路2号,来到一处挂着“苏州市地下管线管理所”招牌的门前,他指着院里一栋老式的二层楼房说:“这就是过云楼了。”楼上楼下走了一圈,他感慨道:“结构完全不对了。”看守传达室的老人也说,过云楼的落地长窗被拆走安装在松鹤楼上,而昔日的备弄则被改造成了卫生间。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