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的变身
外来文化的中国之路——历史篇

走进中国的阿拉伯青花陶
阿拉伯人习惯于席地而坐,用手抓饭。由上图可见,因为集体用餐,阿拉伯的餐具都是大盘,大水罐,从颜色到造型,都独有特色。而源自西域的青花瓷进入中国后,则被融入中国人的审美、喜好与生活习惯,青花瓷倒成了中国的象征。
阿拉伯人习惯于席地而坐,用手抓饭。由上图可见,因为集体用餐,阿拉伯的餐具都是大盘,大水罐,从颜色到造型,都独有特色。而源自西域的青花瓷进入中国后,则被融入中国人的审美、喜好与生活习惯,青花瓷倒成了中国的象征。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耳畔周杰伦悠扬的歌声,勾回对水墨丹青的凝视。青花瓷,我国的国粹,美轮美奂,欣赏之余,出于历史的职业本能,急于问询它的前世今生——它是怎样出落成今日的奇葩?
中华民族是个极富美感的民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有原始瓷的诞生。北宋时,出现了官汝哥钧定五大名窑,这是中国瓷器的第一个高峰。但是,他们基本都是单色的器物,或白,或绿,或红,总之,极少在纯色瓷器上画画。为什么到了元明清,单色瓷人丁凋落,取而代之的是纯白底色深蓝花纹——我们俗称的“青花瓷”?是什么使祖先的审美产生了大变?这要从中西交流的历史说起。
青花瓷的祖先是青花陶,诞生于古罗马时代。据考古发现,这种陶器上的缠枝纹,最早起源于古希腊的彩陶图案。的确,如果你对比早期青花瓷的缠枝纹和古希腊陶罐上的花叶纹,你能惊呼出来,二者简直如出一辙。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