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的X光世界
标签: 文物故事

白大褂、灯箱上的X光片,这让胡东波看起来很像医生。的确,曾拍摄过万余张各类文物X射线照片,并一直从事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的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文物医生。
给司母戊鼎拍X光
22年前参与拍摄国家博物馆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鼎)X光照片时的诸多细节,胡东波至今记忆犹新。作为王室祭祀用的青铜重器,司母戊鼎代表了商代后期青铜铸造技术的最高水平。那时,国家博物馆为了做好司母戊鼎基础性保护工作,终于将其挪到了实验室。
拍片前的准备工作是称重。因为当时没有足够大的秤,无奈之下,只得拿了三个磅秤一起称,最终读数加在一起才称出鼎的重量。其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因为最终称出的重量和资料记载的数据少了几十千克,管理库房的人员还曾一度拒绝签收从实验室搬回的司母戊鼎。
称重之后,就开始给司母戊鼎拍摄X光片了。国家博物馆当时还没有X光设备,所以从外面请了做工业X光探伤的公司来拍摄司母戊鼎。通过测厚仪检测,鼎壁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厚,但按照仪器检测的厚度调试后,X光摄像机仍然拍不透这件重器。工作人员很是苦恼,摸索了一整天也没有一个头绪。
现在,已经拍过了数千件青铜器,并担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物保护教研室主任的胡东波,当然知道当年的问题出在哪儿。原来,古代青铜器有锈蚀、气孔,仪器所打的点有可能打在气孔上或锈蚀层上,因此得出的数据也许并不是实际厚度。后来,事实证明司母戊鼎的确不是测出的那么薄。当年经过工作人员的一番摸索,这个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