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妙与智慧
传统书画修复
标签: 文物故事

陆宗润一手持卷轴,一手拿着放大镜仔细查看。他生活中的许多时候,几乎都与这些古画为伴。在兼学了传统书画修复两大派别:苏州派、扬州派的技艺后,他又东渡日本学习。数十年下来,令他更加感慨中国传统书画修复的精妙之处。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陈川平
古画上的“红霉”
这是2012年普通的一天,在北京东南三环一个叫山水文园的小区里,书画修复专家陆宗润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他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和一幅着名的明代书画形影不离,这幅书画名为《雪咏图》。
《雪咏图》全称《匏庵雪咏图》,由明代着名诗人、散文家吴宽与画家周东邨联袂完成。不仅出自名家之手,而且是名人旧藏,曾辗转于光绪帝师翁同龢等人之手,画上存有翁所题的签条“吴匏庵雪咏、周东邨画。戊戌五月,王莲生赠”。
看到它修复前的照片,我顿感触目惊心、不忍卒睹:画面脆化,红色霉迹明显,斑驳陆离。画上风物书法只能被依稀辨识,像被污水浸泡了一般。然而,这却正是陆宗润与这幅画结缘的原因所在。造成画面美观不再的重要原因,就是陆宗润着手应对的红霉问题,其上的红色霉斑的数量如同细胞一样,遍布了画面全身。要对这些“细胞”一个一个地用药,工作量可谓巨大。

《匏庵雪咏图》是一张很有故事的画,由明代诗人吴宽与画家周东邨联袂完成,又曾辗转于光绪帝师翁同龢之手。等它再次面世时,岁月却在其上画满了“红霉”。“红霉”是书画上很难去除的一种病害,为看重品相的收藏者之大忌。修复师陆宗润另辟蹊径,用局部用药等方法解决了难题,此画也因此增值数倍。左右图为其修复前后对比图。
红色霉斑是书画修复界既存的四大难题之一。这是一种在书画作品上繁殖迅速且易使纸质糟朽的画病。过去,人们一般采用氧化剂对霉菌的色斑进行脱色和杀菌。这种方法的局限是,红色的霉斑对氧化剂不敏感,并且具有一定的拒水性。药剂通常被没有红霉的部位吸收掉,正常的部位可能因此已经烂掉了,而红霉仍留存在画上。处置红霉问题,采用传统的修复方法难以达到修复效果,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也是遍布红色霉斑的《雪咏图》即使作为图录封面也遭遇流拍的原因。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