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里的汗血马
李公麟《五马图》
北宋画家李公麟的《五马图》是一幅充满传奇的画作。据说它已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毁于东京的战火,只留下黑白的珂罗版印刷品。历代的文人墨客在赞叹其精湛的白描画法的同时,却很少有人关心这样的问题:李公麟为何要画这五匹马?为谁所画?五匹骏马究竟具有怎样的含义?

不存在的马
《五马图》是一幅纸本手卷,纵高26.9厘米,横长204.5厘米。画中从右到左依次描绘了五匹骏马,每一匹马都有专门照看马匹的圉人牵着。一人一马,一字排开,形成一个连贯的仪仗队。每一匹马左边都有题记,简要描述了进贡时间、进贡者以及马的名称与身高尺寸,依次是: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十二月十六日于阗国进贡的“凤头骢”、元佑二年(1087年)十二月廿三日秦马“好头赤”、元佑三年(1088年)闰月十九日西羌首领温溪心进贡的“照夜白”、元佑元年(1086年)四月初三日吐蕃首领董毡进贡的“锦膊骢”。最后一匹马的题记现在已经失去,根据宋末元初文人周密《云烟过眼录》中的说法,这匹马是元佑三年(1088年)正月上元日西域某国进贡的“满川花”。
画面上没有画家的落款,但是画后有北宋书法家黄庭坚(1045~1105年)和他的江西老乡曾纡(1073~1135年)的两段题跋,指明画作者是黄庭坚的友人李公麟。由于画中每匹骏马都有档案式的题记,似乎表明李公麟描绘的是皇家马厩中真实存在的五匹有名有姓、有年龄、有身高、有产地的骏马,或者这幅画就是李公麟为宫廷所画,就像他的另一幅奉敕所画的《临韦偃牧放图》一样。不仅如此,看起来这五匹有姓名的骏马肖像,是对北宋与西域小国朝贡体系的历史的真实记录。根据题跋,此画被称为“天马图”,如此说来画的是皇帝御马厩中的御马,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根据黄庭坚的题签,第四匹马叫做“锦膊骢”,是宋神宗元佑元年(1086年)四月初三日由董毡向宋朝进贡献的贡马。看似言之确凿,但却有明显的错误。董毡(1032~1083年)在当时是一位风云人物。他是青唐吐蕃首领,和北宋结盟,共同抗击西夏,于1082年被宋神宗赐封武威郡王。不过,他在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十月就已去世,怎么可能又在三年后向北宋朝廷进献“锦膊骢”呢?
责任编辑 / 戴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