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峡博物馆
解读巴文化的密码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09年第01期 作者: 章敏行 

标签: 博物馆   古迹探秘   文物故事   

因为有三峡大坝工程,才有三峡文物的抢救,也才有了修建中国三峡博物馆的最初由头。这是惟一一座处在外省却冠以“中国”二字的博物馆,足见其独特而重要的地位。鸟兽尊、虎钮錞于、景云碑、乌杨阙不过是其万千珍宝之一沙,却足以令我们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巴渝文化之风。

2009年,三峡大坝三期工程将全部完工,蓄水高程将达到175米。作家冯骥才说: 我们正在把它7000年的历史全部沉入100多米的水底……

不知是该庆幸还是应该叹息——为了保护三峡库区的文物,2005年6月18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正式开馆。馆长王川平说,因为有三峡大坝工程,才有三峡文物的抢救,也才有了修建中国三峡博物馆的最初由头。博物馆所做的就是给三峡文物一个“家”,以免它们沉入水底永世孤绝。

这是惟一一座处在外省却冠以“中国”二字的博物馆,体量宏大,现代感十足,却又处处显露出传统文化的底色。博物馆充分体现出了三峡特色,水和对水的想象、期待如同血液一般流淌在整座建筑的筋骨和血脉之中。当参观者拾级而上,进入博物馆的内部,一股浓郁的巴渝文化之风便扑面而来。

巴人来源与鸟兽尊

作为长江上游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巴渝文化起源錞于巴文化。巴文化由巴人在险峻山川之间创造而出,无论外延还是内涵,都极其繁杂,而关錞于巴人的来源更是众说纷纭,至少有七八种之多。

责任编辑 / 范亚昆  图片编辑 / 何亮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