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间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1年第02期 作者: 刘礼福 

标签: 北京   巨野县   乌兹别克斯坦   历史拾遗   文物故事   

在没有机械时钟的中国古代,人们是如何知晓时间的呢?答案是依靠各种各样的计时仪器,比如圭表、日晷、漏刻,甚至拜佛用的“香”。其中一些仪器的计时精度并不亚于机械时钟。这些,无不是古人对自然观察与思考的结果,而这一结果,又影响了中国人的时间观、生活观。
每逢日出,位于上海世纪大道上的日晷雕塑,便会被拉出长长的影子,但这影子却并不能像它的先辈们一样,向人们提示时间。或许创作它的艺术家陈逸飞是想告诉人们,日晷正象征着中国时间。

现在几点?”诸葛亮望着五丈原刚升起的圆月,回头问等在营帐外的姜维道。

姜维抬起手腕看了看表说:“八点了,您该祈禳北斗了!”

这个场景出自《三国演义》里的“五丈原诸葛禳星”,当然,近千年前的诸葛亮问时间肯定不说“几点了”!而姜维也肯定没表可看。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诸葛亮病逝的公元234年前后,中国人对时间的掌握已经极为精确,日误差达到了几分钟之内,甚至有时候只有20秒左右。而现在令全世界都称赞不已的瑞士机械钟表,其先祖也只是在公元1715年之后才达到日误差几秒钟的水平。奇迹是怎么创造出来的?这与中国古代计时器的演变有关。

责任编辑 / 戴莹  图片编辑 / 余荣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