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露紫和拳毛騧的生死之路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08年第11期 作者: 周秀琴 金岷彬

【李世民与马】
“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飘风。”此诗出自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写的是“昭陵六骏”之一的拳毛騧。其生前主人李世民不仅擅骑射,而且识马、爱马,尤对年轻时随他平定天下的“六骏”最有感情。他对马的这种态度几乎影响了整个唐时代的社会风俗。

或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匹马能享有这六匹唐马那样的荣耀和名声。甚至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所埋葬的成千陶马,都没有一件给我们留下名字和故事。而着名的霍去病墓前那尊“马踏匈奴”的石马,以及那些在埃及或希腊纪念物上描绘的马形象也都很着名,却都普遍缺乏马的个性。惟有“昭陵六骏”卓然不同——它们不仅被赋予了英雄般的名字,而且有关它们的故事以富于生命的形象和赞美文字被镌刻在巨大的石头上,和主人相依相伴一千多年。直到上个世纪初,这六匹战马才被迫离开它们的主人——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寝。其中的两匹更是远隔重洋、流落他乡,至今已近一个世纪。

异国寻访
美国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中国厅,位于一栋圆形建筑的第三层。中间是有着一个高耸的穹隆形屋顶的圆形展厅,自然的光线从穹隆的天窗照射下来,照耀在那些安置在这里的中国珍贵文物身上。着名的昭陵石刻马“飒露紫”和“拳毛騧”就嵌镶在一段弧形墙壁里:下面是两层台阶的承重基座,浮雕周围安装了防护玻璃罩,两骏浮雕的中间,还布置了一尊彩塑佛像。从博物馆建筑和布展的整体局势来看,圆形展厅应是宾大博物馆级别最高的展厅。应该说,美国人在这里给予了昭陵石骏以很高的礼遇。
唐太宗留下的这两匹着名骏马在这里已经躺了整整90年。清末民初,一位英国公使将“昭陵六骏”的缩小拓片带回英国时,在西方引起很大震动。时隔不久,这六匹石马便从昭陵的陵墓里被搬动出来,其中的两骏最终来到了远隔重洋的美国,至今仍被许多人认为是流失在中国境外的最重要的中国石雕作品。而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里的“昭陵六骏”石刻,其中这两匹还是1960年由陕西石刻大师谢大德依据照片原样复刻的,虽然刻工精美,但毕竟不是真品。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