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风之用:珍与赏
构建灵魂的居所
谁掌屏上画,你方绘罢我登场

竹林痴古
清风摇竹趣天然,鸟鸣翠谷曲屏葭,博古痴古人亦古,园林亲贤一幅画。故宫所藏明代画家仇英的《竹院品古图》(《人物故事图册》)最好地诠释了古代文人的生活,似乎有文人处必有屏风。供图/故宫博物院
清风摇竹趣天然,鸟鸣翠谷曲屏葭,博古痴古人亦古,园林亲贤一幅画。故宫所藏明代画家仇英的《竹院品古图》(《人物故事图册》)最好地诠释了古代文人的生活,似乎有文人处必有屏风。供图/故宫博物院
屏风这件家私,环绕着座位和床榻,与人形影相伴、尽日相随、无比亲密。在相对闭塞的屏邸深处,它对人那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屏风上的画释放什么样的信息,营造什么样的情绪,表面看来完全由画屏者掌握,而实际上,在捉刀握笔的巧手背后,充斥的还是一个个时代的思维。
东晋画家顾恺之号称才绝、画绝、痴绝。其画《女史箴图》被称为中国画史上的“开卷之作”。西晋惠帝昏庸无能导致心狠手辣的皇后贾氏专权,众臣敢怒而不敢言。于是,大臣张华收集历代先贤圣女的事迹,写成《女史箴》一文,表示劝诫和警示,顾恺之便依此文画出了《女史箴图》。
与此异曲同工的是顾恺之的另一画作——《列女仁智图》,这幅画的内容取自西汉时期的经学家刘向所编撰的《列女传》。顾恺之的这两幅画如今都成为研究屏风的最好历史材料。两幅图中都有细节描画出屏风的样貌和使用。更为重要的是,《列女仁智图》相传为刘向所制屏风的摹本。据《汉书》记载,刘向在向汉成帝献《列女传》时,同时呈送了《列女颂图》,并画为屏风。
可惜这架屏风没有留传后世,顾恺之依此绘制的《列女仁智图》也仅留下隋唐时代和宋代的两份摹本。幸运的是,山西大同出土了北魏时期的木胎彩绘屏风——《列女古贤图》,无论是内容还是笔法上,都让我们感觉到“刘向屏风”如在眼前。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