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蜡笺:纸寿千年皇家风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09年第12期 作者: 陈彪 汤书昆 

标签: 文化遗产   文物故事   

由皇宫垄断生产的粉蜡笺不仅具有宜书宜画的实用功能,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种华贵精美的艺术品。用这种笺创作出来的书画作品气质高雅华贵,为历代文人墨客们所珍视。然而,随着王朝的更迭,粉蜡笺的制作工艺在清末的时候却突然消失了,它的制作之秘竟也成了造纸界的一个谜……
这种特殊加工的粉蜡笺,造价昂贵、技艺精湛、图案秀丽、色彩典雅,本身就是一件华贵精美的艺术品,故有“宣纸诚可贵,手绘更难求”的说法。

 奢华狂草《千字文》

在辽宁省博物馆里珍藏着一幅宋徽宗赵佶亲笔书写的草书《千字文》,是中国古代书法艺苑中的奇葩。宋徽宗不善治国,却在诗、书、画等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在位25年期间,他广罗历代法书名画,经鉴定整理,着录于《宣和画谱》与《宣和书谱》中。他所开创的“瘦金体”,引来不计其数的后来者模仿,影响至今不衰。不过,吸引人眼球的不仅是这卷笔墨飞舞的《千字文》,还有写《千字文》的纸——全长达三丈以上的整张描金云龙笺。

宋徽宗这卷草书《千字文》,极富奔放驰骋之姿,为不可多得的珍品。更令人叫绝的是,它书写在全长达三丈以上的整张无接缝的描金云龙笺上,更显得熠熠生辉。供图/辽宁省博物馆

一张长达三丈的手工麻纸,今天看来,似乎是不算那么新奇。可是,在九百年前的北宋时期,已经制造出这样长尺度且无接缝的精美用纸,不能不使人们为之惊讶。但凡观摩过徽宗《千字文》卷的人都会对纸面上描绘的那些泥金云龙纹样赞叹不已。因为这些精美图案实在是太规整了,乍一看,让人以为是用古代雕版印刷技术印制而成的。其实不然,据实物原卷来看,它应是因御用所需特制而成——由宫中的工巧画师用笔蘸金粉,就纸面一笔一笔描绘而成的。云龙纹图案每组由4条龙和24层云纹组成,每组前后连绵不断,表现出整齐划一的效果。尽管图案精工有余,但毫无板滞之弊。从画面的完整情况来看,画云龙纹时自始至终是由一人一气呵成来完成的,而非采取分工分段负责制。如此高头大卷、细致繁缛的云龙纹图案,所花精力之巨大,可想而知。在同一时期的《营造法式》和《博古图》中,这样的纹饰却很难看到。从这种意义上说,不仅赵氏狂草《千字文》具有极其珍贵的艺术价值,有关的各项工艺,也几乎是空前绝后的稀世杰作。

据已故着名书画鉴赏家杨仁凯先生从纸的质量来考察《千字文》,认为其主要原料以麻为主,表面光滑而无帘纹,吸墨性好,要做出这样的御用纸,至少要有上百道的工序。从纸张呈现的综合特点来判断,这种纸当是为历代收藏家所珍视的“粉蜡笺”无疑了。《千字文》用的描金云龙纹笺虽然名贵,但这种精细加工的纸张很光滑,给书写者造成了一定困难,书写线条容易浮滑。可喜的是,赵佶在书写时一气呵成,其用笔疾徐缓冲、提按顿挫、轻重粗细、方折圆转,互相间交叉得很有旋律,具有自然的、富于音乐感的气度,极尽奔放驰骋之姿。此帖卷书有99行字,耀耀夺目,诚所谓长篇大观,帝王风姿跃然纸上。

皇宫里的时尚——皇帝DIY

除了宋徽宗手书《千字文》用的是粉蜡笺外,据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书史》记载:唐代丞相褚遂良《枯木赋》、隋代和尚智永《千字文》都是用粉蜡笺作拓本。到清代康乾盛世年间,粉蜡笺更是成为皇帝的至爱,他们不仅在内务府中专设有制作这种名贵纸的机构,还亲自参与了图案的设计和制作。例如,康熙皇帝就亲自参与了梅花玉版粉蜡笺的制作,这在清代大学士阮元着录的《石渠随笔·论纸笺》记中也有记载:“梅花玉版笺,极坚滑,上(康熙)用泥金画冰纹,间以梅花。”

责任编辑 / 杨飞龙  图片编辑 / 汤剑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