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造心灯的人家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1年第01期 作者: 又凡 

标签: 拉萨市   文化遗产   文物故事   文化符号   大理白族自治州   

苍凉遒劲的茶马古道,成就了一座云南村寨千年的银饰品手工艺之路。小锤敲敲打打中,一件件宝贵的绝世珍品,竟被呈现到了布达拉宫的佛前。有谁能料到,受万人景仰的神圣佛像、神秘佛宝,竟然出自一个个凡俗的匠人之手。
图中这座安逸古朴的村落,便是云南鹤庆县的新华村,在这里,有十几户从事银器制作的人家。每当清晨来临,寸光伟一家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新华村,旧称石寨村,亦名石寨子,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草海镇,前接平畴,后倚高山,1600亩草海湿地静卧村边。村内龙潭泉水环护,冬有薄霜结冰,夏无酷暑。

据考证,新华村从唐南诏国时期就有人从事金、银、铜器手工加工工艺,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云南自明代以来,随着汉文化的深入传播和普及,在吸收汉族先进文化的过程中,自身的很多东西包括银饰文化在主流文化冲击下已悄然消失,只有在一些边疆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比如像新华村这样偏僻的角落,才得以保留,印证了“礼失而求诸野”这句古话。

新华村因此有“水乡银都”的美誉。

历史上,新华村的手艺人并不囿于一隅,披星戴月,风餐露宿,从鹤庆这个茶马古道上的驿站出发,走出云南,到西藏、贵州、四川、广西、广东、新疆、甘肃、宁夏、青海,甚至缅甸、泰国、越南、老挝……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走一路、干一路,哪里有活做,就在哪里落脚,只要有活做,他们可以随地放置风箱,在风箱旁挖一个小坑,就地砌成一个小火炉,用来熔炼铜、铁乃至金银材料,以便加工成各种用具、首饰和其它饰物。当地人称这些匠人为“小炉匠”,外省则称他们为“漾川银匠”。

责任编辑 / 刘睿  图片编辑 / 刁家灵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