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的捐献

对梁金生而言,每天出入的故宫已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他曾被人誉为故宫国宝的“大内总管”,有关故宫捐赠的所有历史都深深刻在他的脑海中。
从东华门走进故宫,一路红墙黄瓦。巷路清幽,沿路不时窜出一只流浪猫,更显故宫园林的静谧安然。拐过几个弯儿,走进一处整洁的院落,就到了故宫文物管理处处长梁金生的办公场所,一座闹中取静的小房子。
从内蒙古插队回来到故宫当一个普通的泥瓦工,再到管理着逾百万文物的故宫文物管理处处长,梁金生在故宫里已经工作和生活了30余年。除了保管百万有余的文物,梁金生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把故宫散落在民间的国宝征集回宫。所以在二十多年中,他亲眼目睹了文物的聚聚散散,也见识了国人文物观念的变迁。不妨让我们听梁金生谈文物聚散离合的命运,讲文物捐赠背后的故事。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故宫藏品已经达到180万件的规模,其中在70余年的时间里,来自个人的捐赠近800人次,捐赠文物3万余件。在故宫博物院的发展历史上,个人捐赠成为故宫丰富藏品的重要来源。

图a

图b
提及捐赠文物,多数人脑海中首先跳出来的,大概就是图b中这位抱着白猫的儒雅老者张伯驹,他捐赠给故宫的文物可谓价值连城,诸如《平复帖》、《游春图》等。不过,图a中现存唐代诗人李白唯一的真迹《上阳台帖》,却算不上是他捐赠。尽管此帖也曾由张伯驹购得,但1949年后他将其赠送给了毛主席,以表达对主席的崇敬之情。后来,毛主席又将此帖转交给了故宫博物院。
提及捐赠文物,多数人脑海中首先跳出来的,大概就是图b中这位抱着白猫的儒雅老者张伯驹,他捐赠给故宫的文物可谓价值连城,诸如《平复帖》、《游春图》等。不过,图a中现存唐代诗人李白唯一的真迹《上阳台帖》,却算不上是他捐赠。尽管此帖也曾由张伯驹购得,但1949年后他将其赠送给了毛主席,以表达对主席的崇敬之情。后来,毛主席又将此帖转交给了故宫博物院。
一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