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山八友与瓷上文人画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1年第04期 作者: 李晔 

标签: 北京   景德镇市   历史拾遗   古迹探秘   文物故事   文物故事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一个名为“珠山八友”的绘瓷艺人群体在景德镇悄然出现。他们以瓷代纸,在瓷上尽情展现中国画的气韵生动,画出了民国最美的瓷器,开创了中国现代陶瓷美术的先河。在中国陶瓷史上,珠山八友的影响深远重大,至今无人能够超越。他们是何许人也?他们的作品又有着怎样独特的艺术魅力?
珠山八友以瓷代纸,直抒胸臆,将文人对山水、花鸟、梅竹等题材的钟爱和题诗钤印的创作传统引入瓷器绘制,使陶瓷创作摆脱了往日的匠气,追求一种平淡天真、萧然闲逸的艺术境界。图上这件粉彩雪满梁园图瓷板,即为珠山八友之一的何许人的作品。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张博开

去年9月,《传承·跨越——民国瓷器艺术展》在北京艺术博物馆开幕。这是一次国内少有的高品质民国瓷器展。包括景德镇仿古瓷器、洪宪款识瓷器、珠山八友瓷器,以及醴陵窑、德化窑和石湾窑的民国瓷器在内的140余件展品,皆属民国瓷器中的精品之作。古陶瓷界泰斗耿宝昌先生在观展后连连赞叹:“太美了!太美了!”后来更是有不少观众带着自己的藏品,到展厅和展品比对鉴赏。

历经百年岁月,民国瓷正以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不凡的艺术魅力重新走进人们的视线。其中,最为藏家和普通观众喜爱的当属“珠山八友”瓷器。港澳台地区早些年已经有人在收藏珠山八友的作品,但区区几千元一件的价格,着实无法与清中期的官窑瓷器相匹敌。谁曾想,几年之后,民国瓷的市场行情,竟随着艺术品投资需求的旺盛而水涨船高。2010年6月下旬,北京长风拍卖举办了一场名为“月圆雅集”的文人瓷板画专场,其中华月堂旧藏的粉彩四季花鸟长条成堂挂屏,为珠山八友之一的毕伯涛所作,最后的落槌价竟然高达99.9万元,珠山八友瓷在艺术品市场的高涨人气可见一斑。

珠山八友是何许人也?他们“行情见涨”的背后究竟是作品魅力使然还是商业炒作的结果?在研究这段历史时,我试图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却发现原来早在八十多年前,“珠山八友”在国内陶瓷界已经是响当当的名号,时人尊称他们为“八大名家”。只是,与此相关的诸多传言却随着时间的流逝偏离了历史的原貌,甚至连“珠山八友”究竟是谁都成了众人争论的焦点,即使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珠山八友中最年轻的刘雨岑先生依然在世时,也无法平息这些争议。直到2004年,江西美术出版社编纂了大型图录《珠山八友》,“成员是谁”这个问题才终于有了一个相对确定的结论:“八友”实为十人,他们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何许人、邓碧珊、程意亭、毕伯涛、刘雨岑、徐仲南和田鹤仙。

惺惺相惜

“在一九二八年秋,有王琦、与外舅王大凡、汪野亭、何华滋、邓碧珊、刘雨岑、程意亭及先父毕伯涛,慨斯社之沦散,欲以恢复以图强,于是年秋间,八人相约,各带纸画作品一幅,在市内文明楼酒馆内二楼(今珠山西路),开茶话会,品茗论画,相互观摩。在座八人,便定名为‘珠山八友’,并订每月望日,开会一次,名为‘月圆会’。”

责任编辑 / 郭婷  图片编辑 / 余荣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