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六年的风雅瓷事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09年第09期 作者: 岳飏 岳飏 吕成龙

公元1728年,即雍正六年,是一个史书上平常的年份。50岁的雍正皇帝于两年之前刚刚处置完与自己争夺皇位的哥哥允以及居功自傲、日益嚣张的臣子年羹尧,年富力强的他正想专心地继续自己的改革。上半年,他处理了一些边疆的事务,与俄国签订了规范两国关系的《恰克图条约》,并重新设定了云南的一些州府。8月,雍正皇帝开始推广北京官话,并命令闽广地区的督抚在各自州县设立“正音学院”。与此同时,他还下达了一条看似无关紧要的圣旨:“唐英着内务府员外郎衔,驻景德镇御窑厂,佐理陶务,充驻厂协理官。”
这条任命官员的圣旨中提到的唐英是两朝老臣,自康熙朝起便在养心殿侍奉皇帝,新皇帝即位后,被晋升为内务府员外郎(从三品),负责每月督察内务府造办处的工匠,画押办事,承造活计,领取钱料。
壹
47岁的唐英从雍正皇帝最信赖的弟弟怡亲王允祥口中听到这个消息时,也颇感意外。他在宫廷造办处参与过瓷器生产的管理和制作,但更多的是参与画样的设计,对瓷器生产从原料开采到烧成的具体工艺环节却并不熟悉。当然,能得到皇帝的赏识实属不易,唐英印象最深的只有三年前的冬天,他在圆明园九州清晏仙楼的楼梯北面画了一幅美人画,皇帝称赞画的款式甚好。可是这次皇帝为什么会选中自己驻守景德镇御窑厂呢?时间并不允许唐英把这件事情想明白,调令一下,他只得迅速安排行程,两个月后便抵达了景德镇。

10月的景德镇气候清爽宜人,减少了一路舟船劳顿下沈阳人唐英的不适感。当然,他也无暇顾及这些,此时最让他惴惴不安的还是皇帝对自己的重托。于是,他决定闭门谢客,与工匠们同吃同睡,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学习和研究具体的烧瓷工序上。直到三年以后,他才自认为已经了解了大部分制瓷工艺,开始烧造雍正皇帝喜欢的御用瓷器,并且逐渐成为清代最出色的督陶官。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