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忽悠”中国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3年第08期 作者: 谷继明 

标签: 文物故事   

今年6月底,圆明园十二兽首中的鼠首和兔首正式回归中国,藏于国家博物馆。此二首由法国皮诺家族无偿捐赠。其实早在2009年,鼠首和兔首就现身于巴黎的佳士得拍卖会。当时蔡铭超以2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拍下鼠兔二首,不过后来却又不付款,令举世瞠目。时隔两年多,两兽首忽然回归中国,而且归还兽首的皮诺家族正是佳士得拍卖公司的大老板!这一拍一赠背后究竟有怎样的隐情?

有人说,这是佳士得拍卖公司向中国示好的表现。的确,当年佳士得公司宣布拍卖兽首不久,我国文物部门就出台规定,严格限制佳士得拍卖文物进出境。这一规定无异于杀手锏。试想,拍来的中国文物不得进出境,那么中国竞拍者必然大打折扣,参与者少了,拍品价格也必然大受影响。拍不出高价,或者说拍台冷清,不如捐出去——当然这是我们以小人之心在度君子之腹。不过,如果我们详细地了解皮诺家族,知道他们是古驰、圣罗兰等许多品牌的掌控者时,便可以想见这捐赠之举背后的含义。或许用两个兽首可以换来更大的商机,何乐而不为?

兽首毫无疑问属于文物,但无论从研究价值、艺术性、年代等方面,都算不得国宝。然而持有者往往强调其高昂的价值——不管是当年拍卖会炒出的价值两亿人民币,还是已经拍卖成功的其他兽首。卖家出售东西,夸自己的东西好,以求卖个好价钱,本无可厚非,但价值低廉之物由炒作而忽然高得离谱,这其间自然有许多蹊跷。

让我们回顾一下圆明园兽首价格飙升之路: 2000年,佳士得和苏富比拍卖行在香港先后天价拍卖牛、马、虎首,这几出剧能完美落幕,可谓拍卖行的人对中国人爱国激情的精巧把握。比如台湾的蔡先生在伦敦苏富比拍卖行拍得三首后,便大肆渲染其爱国情怀,突出兽首的意义,诱导人们将兽首和近代屈辱史联系起来;然后继续转手拍卖,则吃准了中国必定有人不惜一切代价拍下的心理——果不其然,保利集团财大气粗,将此三首一并拍下,还在各地巡展,博得一片赞誉。

责任编辑 / 马赛屏  图片编辑 / 余荣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