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辽公主的宝藏
陈国公主墓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3年第10期 作者: 孙建华 

标签: 通辽市   陵墓   文物故事   

三十年前的偶然发现,揭开了迄今为止最高规格的辽代皇族大墓。三千多件出土文物,展现了一个消逝王朝曾经的辉煌,也引发了无数迷思:惊世大墓何以躲过重重劫难?墓葬内的奇特葬具阐释着契丹族对死亡的何种理解?难得一见的玻璃器有着怎样的离奇身世?今天,内蒙古考古研究所的孙建华女士,将带我们重回1986年的那个夏天,破解层层谜团。
驸马金面具
这两副面具,通体纯金打造,脸型轮廓、性别特征以及五官面貌截然不同,显然是依据生者的相貌,量身定制而成。而它们的主人正是陈国公主与驸马。这种为死者佩戴面具的葬俗,应该是对北方游牧民族用树皮包裹尸体葬俗的延续与发展。
公主金面具

能够有幸参加陈国公主墓的发掘,我和我的同事们是幸运的。即使再过一个30年,谈起一生中最不可思议的际遇,亦或是职业考古生涯中最引以为傲的成就,也许我们都绕不过1986年的那个夏天。

故事的开头有点老套。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斯布格图村的水利工程现场,不经意间挖出的墓顶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随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奈曼旗博物馆组成了联合考古队,进驻现场。

原本抱着“十墓九空”心态的我们,在接下来的65天中,却亲眼目睹各种闻所未闻的旷世奇珍出土:黄金打造的头冠、面具、鞋履、腰带,甚至是荷包。更有如凝如脂的美玉、价值连城的琥珀、水晶打造的酒杯、来自神秘国度的伊斯兰瑰宝……墓葬堪比宝藏。

而所谓“宝藏”还仅仅是一个开始,它指引我们开启的一段不知终点指向何处的时光之旅,才是一笔最珍贵的财富。那一年我们经历的,此后我们追寻的,使得这场发掘在时隔三十年后,仍值得“旧事重提”。

责任编辑 / 杨思  图片编辑 / 余荣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