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祈望,海晏河清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4年第02期 作者: 李娜 

标签: 历史拾遗   文物故事   

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里,有一件名叫“乾隆霁青金彩海晏河清尊”的瓷器。它敞口,脖颈虽短,肩却丰腴,站立于展厅如贵妇一般,肩颈之间雕贴有一对白色的展翅剪尾燕。器身以霁青色釉打底,衬托金彩绘蕉叶、缠枝花卉、粉彩仰莲纹、联珠纹等纹饰,显得稳重而不轻浮。如果有机会看到它的底部,还会见到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

要烧制这样一件低调而奢华的瓷器绝非易事,相传它是景德镇御窑专门为圆明园最大的一处西洋楼——海晏堂烧制的陈设品。在距离海晏堂1700多公里的景德镇御窑,它经过多次入窑和施彩,并历经雕、贴、凸压等多道制作工艺,才得以告成。而瓷器的寓意和海晏堂一样吉祥,霁青色象征河清,燕子与“晏”谐音,整件器物蕴含“海晏河清,四海承平”之意。

唐人郑锡的《日中有王字赋》中有“河清海晏,时和岁丰”一语,“河”指黄河,“晏”意为平静,“河清海晏”也作“海晏河清”,意指黄河水流澄清,大海风平浪静,此句是为歌颂天下太平。喜欢西洋文化,又热爱和精通汉文化的乾隆帝的海晏堂,其名应取于此。

时光倒流回清乾隆二十四年,即1759年,海晏堂建成,正楼朝西,上下各十一间,其楼门阶下有一大型喷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着十二生肖人身兽头铜像。因为此景,海晏堂西门也成为了圆明园的地标性景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