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作者本人与CNG联系, 010-64865566-226, 我们将为您同步地理网账号或丰富和完善专栏主页。
所谓转轮藏其实就是一座收藏经文的旋转书架。佛教中有推其旋转与诵读经文同功之说;亦取佛教『法轮常转,自动不息』之意。大佛寺的这一座转轮藏,直径7米,外观形似八角形亭子,整个转轮藏的重量,由底部藏针承受,梁架结构十分特殊,据说只需两指轻轻一推,便可徐徐转动。上图为转轮藏阁剖面图:雨搭八角亭佛像与佛经藏针为容纳藏经厨、转轮,使用移柱法曲梁平坐回廊平坐斗拱四椽大斜柱驼峰大叉手蜀柱(绘图/李乾朗)。
1933年,梁思成先生到正定考察时,称在摩尼殿见到了古画中才有的宋代建筑。他感叹『那种画意的潇洒,古劲的庄严,的确令人起一种不可言喻的感觉。尤其是在立体布局的观点上,这摩尼殿重叠雄伟,可以算是艺臻极品,而在中国建筑物里也是别开生面。』(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武志伟)。上图为摩尼殿结构分解图月台压阑石四出彩画金箱斗底槽式柱扇面墙造像山面向前作为入口,后代逐渐少用出际博风板悬鱼抱厦宋代题记(绘图/李乾朗)。
三大殿线描图 上方为三大殿的线描图,殿身下方的「工」字形基座历历在目。 作者/李乾朗
太和殿剖视图 明代时,太和殿称「奉天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扣合「九五之尊」的最高等级。清代康熙朝重建时,考虑到防火的需要,每隔五间设隔火砖墙一道,并在正殿东西两侧增建夹室,夹室两旁各有山墙,这样就变成了面阔十一间。 作者/李乾朗
人字大叉手 唐代及唐代以前的木构建筑梁架的上部,绝大多数都使用三角结构,由平梁及其上的两根大叉手组成,南禅寺大殿上这种看似简单的人字叉手,便起到了良好支撑作用。 绘画/李乾朗
南禅寺大殿结构示意图 亚洲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南禅寺大殿 南禅寺寺内现存一座唐代大殿,为亚洲已知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物,也是中国唯一保存下来的武宗灭法前所建佛殿,自建中三年重修后,迄今已将近一千二百年。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为南禅寺唐构大殿的透视结构图。绘画/李乾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