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作者本人与CNG联系, 010-64865566-226, 我们将为您同步地理网账号或丰富和完善专栏主页。
出于对逝者的尊重,我并未拍下那张遗像的照片。不过,从驴友们敬献的香烟来看,来往鬼村的人已是络绎不绝。
找到的这块小黑板,似乎印证了当年鬼村有村办小学的说法。
墙上残留着当年村民用来裱墙的报纸。
墙上隐约可见“从群众中来”几个大字,说明当年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山村,也曾开展过“群众路线教育”。
其他驴友在鬼村找到的古钱币,隐约可见太平、崇祯、乾隆、嘉庆等年号。
每处院落的墙壁上,都有这样一个佛龛。
当年村民撤离时,带走了绝大多数的生活器具。所剩无几的瓶瓶罐罐也大多变为碎片,仅有这口水缸保存完好。
是谁遗忘在鬼村的发夹?背后是否也有一段如聂小倩和宁采臣般凄美的爱情故事?
在通往鬼村的山路沿途,发现了这样一个如篮球般大的马蜂窝。
我们找到了鬼村地道的入口,却都不愿意钻进去。
我们也没有胆量和勇气,在这样一个空无一人的鬼村夜宿一晚。
为了这篇《封门游记》,我也是蛮拼的。
鬼村的房屋为木石结构。
前往鬼村的路上,我们偶遇了一群羊。
中国第一鬼村,我来过。
经过这样一个平交道口时,思绪也跟随铁轨延伸到了远方……
在前往云台村的途中,司机大哥给我讲起了“鬼故事”。
鬼村之行”由此开启。
通往封门村的山路沿途,随处可见这样用石头垒砌的洞穴,却不知有何用途。
山路陡峭险峻、蜿蜒曲折,另一侧便是万丈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