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作者本人与CNG联系, 010-64865566-226, 我们将为您同步地理网账号或丰富和完善专栏主页。
玻璃做的天文底片 百年老镜所用的底片是特制的干板玻璃底片,尺寸大(24×30厘米),价格自然也不菲。上面喷涂了特殊药膜,要比我们平常的底片灵敏度更高、颗粒更均匀,拍摄星空的效果更好。未使用的底片平时都要妥善保存在冰箱里的。老镜在后期已经进行改进,以利于普通胶片相机和数码相机能更好地接入拍摄。随着老镜的退役,这种底片现在也成为稀罕之物了。
躲不开的光污染 “夜上海”也使天文专家头痛。即使是晴朗夜空,城区居民也无法用肉眼看到北极星,上海佘山天文台近年很少能参与世界级的天文观测项目。虽然如此,比起光污染更加严重的上海市区,佘山还是天文爱好者们最爱聚集观测的地方。
像传教士一样 不敢相信,除了支架由手动变成了电动马达,一切都跟老照片上看到的一样:铁制的座位、旋转的镜筒、浩瀚的星空。只是高鼻梁的法国传教士与长辫子的清朝官员转变成热情的天文爱好者。对了,当年这里的主要工作在于时间测定,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几点几分,要靠天文学家在晚上定点定时观测星星经过中天来平均划分,现代人真是人在福中不知福哟!
天空之城马丘比丘 神秘的马丘比丘、着名的印加古道呈现出浓浓的信仰味道,根据考古学家研究,它的用途更像是宗教中心而非一般居住地,或许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后来西班牙侵入后古印加人集体“放弃”这个圣城——也许因为他们不希望这块精神圣地毁于战争吧。
看到蜘蛛了! 为了赶在清晨阳光倾角比较大时看到神奇的纳斯卡线,清晨8点钟我就已经登上了飞机,飞行员一个个将地面的图案指给我看。
库斯科城的守护神:沙沙我曼城堡 它位于库斯科城外山顶,当今留下的遗迹只是当年规模的20%,城堡的墙都是以多边形巨大石块层叠在一起的,有好多块100吨以上的巨石,在那没有轮子、没有铁器的时代的这项工程让人惊叹不已。
可爱的土狗 友善的狗不仅指引我走登山捷径,还陪我在山上静静拍摄。
古印加人如何切石头 答案在左图:先用小石块在大石头上敲出方孔,再将木头打进小孔,灌水进木头与小孔,靠木头吸水膨胀而撑裂石头,这一过程往往要3个月左右,那么库斯科城中巨石街的这面印加古墙(下图)要用多长的时间完成呢?
失落之城发现者 耶鲁大学宾汉教授,这张照片拍摄于1911年——马丘比丘被发现的那一年,他正牵着骡子在前往马丘比丘的路上。
“谢谢”盗墓人 是他们的乱挖才意外地让考古学家发现沙漠中的泥砖金字塔和木乃伊,看守考古遗址的老伯拿出电脑复原的金字塔想象图海报热心地为我介绍,风干木乃伊都用粗麻布包成初生婴孩状放在墓穴里。
这是PK在秘鲁乘坐的小飞机
伟大的羊驼 这种产于安第斯山麓的长毛动物成为印加人最崇敬的生灵,成为许多祭祀仪式上的器皿造型。现今,马丘比丘雇请来免费的羊驼为这里的草坪“割草”。对于印加帝国的资源统计,不管是羊驼数量还是玉米产量,没有文字的印加人都用结绳的方式将它们记得清清楚楚。
今日库斯科 略去印加帝国的荣耀,今日的库斯科已经完全成为西化的城市,城中残留的印加古墙似乎在默默保守着当年的回忆。
南十字星 左边是南天夜空中最着名的南十字星,古印加人对应着夜空修建了这个南十字星碑,诉说着自己对星空、对自然的敬畏。
男人和女人 黄金之国留下了无价的记忆给后人,通过考古学家的辛勤工作和幸运收获,你可以看到当时男女的典型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