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作者本人与CNG联系, 010-64865566-226, 我们将为您同步地理网账号或丰富和完善专栏主页。
广州管圆线虫 广州管圆线虫体长1—5厘米,宽0.2厘米左右,看起来就像个不起眼的短线头。它们的自然宿主是鼠类,成虫寄生在老鼠的肺部。人们因吃未充分加工成熟的福寿螺而感染,它们寄生于人的神经系统,会引起极大痛苦。
猪带绦虫:链体是虫身体的最主要部分,由数个到数千个节片组成。绦虫进入人体后,在肠道生长发育,大量掠夺人体的营养物质。
猪带绦虫:猪带绦虫近1厘米宽,但能有数米长,像一条长长的带子。
猪带绦虫:成虫由头部、颈部、链体组成。头部有好几个吸盘,吸附在人体的肠道上。
旋毛形线虫:肌肉中的旋毛形线虫囊包蚴。这种虫的囊包蚴非常小,只有0.25—0.5微米。人吃了含有旋毛形线虫囊包蚴的肉类后,幼虫在肠道内发育成虫,继续繁殖。
旋毛形线虫:旋毛形线虫的幼虫蜷缩在宿主的肌肉中,它们数量很多,经常在一小块肌肉组织中能找到很多囊包蚴。
肺吸虫: 肺吸虫最多见的种类——卫氏并殖吸虫,它成虫能长到瓜子大小,寄生在人体肺部,它在肺脏里能伸缩蠕动,给肺造成孔洞。
肺吸虫: 两只卫氏并殖吸虫的感染幼虫囊蚴,当囊蚴进入人体肠道后,首先穿过肠壁,进入腹腔,然后穿越腹腔钻入胸腔,最后到达肺部发育成熟。
肺吸虫: 肺吸虫的一种——斯氏并殖吸虫,它是我国所独有的虫种,号称寄生虫中的“大熊猫”。鼠、蛙、鸟、鸡是此虫的宿主,常人生食或半生食这些动物的肉,就可能感染此疾病。
肺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的生殖器官,像很多低等动物一样,它们是雌雄同体的,同体、异体都可以受精,成虫在肺部异性繁殖、产卵,卵随宿主咳嗽排出体外。
肝吸虫 肝吸虫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寄生虫,在中国江陵出土的西汉古尸(距今2300年)身上发现过肝吸虫,它的成虫长约2厘米,宽约半厘米,像一颗不算太大的瓜子。
肝吸虫体内结构
姜片虫。形状扁平的吸虫,藏在菱角、莲藕等水生植物上,寄生在人肠道。
斯氏并殖吸虫,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肺吸虫。
血吸虫的头部,头顶有吸盘。感染幼虫生活在水中可以通过皮肤接触感染。
大型真菌的三大生存绝招 大型真菌没有叶绿体,不能通过光合作用来获取营养,主要有三种获得养分来源的营生方式:腐生、寄生和共生。腐生性大型真菌生长在倒木、落叶等腐殖质上,能分泌各种胞内或胞外酶,将腐殖质中的木质素和纤维素等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获取生长所需养分,把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利用。寄生性大型真菌可以侵入活的寄主体内,比如树木和昆虫,利用寄主的残体获得养分,造成寄主的病害或死亡。共生性大型真菌也是从寄主身上获取养分,但对寄主不会造成伤害,反倒有益于寄主的生长,两者是互利共生的模式。共生性大型真菌大多数是和某种植物的根部形成共生关系,称为“外生菌根菌”。比如爪哇鹅膏,它与壳斗科的树木形成外生菌根,为树木增加根部的表面积,以提高根部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而树木提供给它碳水化合物。目前已知的大部分外生菌根菌都是人间美味——松茸、牛肝菌、鸡油菌,虽然研究者发现了两者的共生机制,但始终无法人工培养这些食用菌。还有一类味道鲜美且价格昂贵的蘑菇,也运用共生这种智慧生存——鸡菌属的蘑菇,只不过与其共生的不是树木而是白蚁。比如小果蚁巢伞的基部会生成假根与地下的白蚁巢相连。蚁巢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矿物质和水分,是小果蚁巢伞生长的理想“培养基”,而白蚁也会吃菌丝体。这也是为什么人们用“一窝”来描述鸡菌的数量。 绘图/刘东
虫草菌头顶的“草”竟然有23种形态。绘图/刘东(详见文末“造型百变的产孢组织”)
虫草菌的孢子落到土壤里,碰到适宜的昆虫,会在虫子的表皮上发芽,形成一个尖尖长长的芽管。 绘图/刘东
这个芽管可以穿透昆虫的表皮进入体腔。昆虫感染真菌不会马上死亡,而是带菌过冬,到第二年春夏之交才死亡。 绘图/刘东
虫草菌在体腔内大量繁殖菌丝,利用虫体的组织和血液作为营养。菌丝从虫子体内长出来,形成子座,破土而出,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虫草。 绘图/刘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