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作者本人与CNG联系, 010-64865566-226, 我们将为您同步地理网账号或丰富和完善专栏主页。
图1:包留住
陈邦仁先生的家里堆满了他这些年来收集的古锁,他骄傲地称自己的收藏室为“百锁斋”,而他这位“百锁斋”主的收藏中最“重量”级的,要数这一件铁质七道箍虾尾锁,它重3.9公斤、长105厘米,来自清代山西地区某军火库,两年前被陈先生购得。它那超常的重量和粗犷的造型足以震慑贼人。
图2:虢叔于日丕显皇考惠叔
翻开陈先生的《淘锁日记》,篇篇都是激动人心的寻求与偶遇,图中这把木锁的得来就曾让他兴奋不已。因为中国最早的锁是木制的,作为锁的收藏者,一把木锁就成为他志在必得的标志性收藏品。这把锁上5处钉铁钉的孔洞还非常明显,几百年前,这位宝瓶形状的“木将军”被主人固定在门上之后,它也在保护主人家宅平安的同时,用自己端庄的外形美化了主人的环境。
图3:光绪丁酉年襄扬制钱局
麒麟锁
五镝暗门锁
牛形铜锁 麒麟是仁兽、灵兽,出现在锁上的麒麟不像图画与衣饰上的那么威风,它的皮毛被简化,身形曲线也处理得更柔和,现代人乍一看到还以为这是狗的造型,其实这样的设计是为了给人忠厚仁义的印象,使主人安心。鱼形的古锁就更加常见了,“年年有余”、“吉庆有余”等美好愿望中,鱼一直是作为富足的象征而被广泛应用在古代物件上。而它在锁上的普遍出现还有另一层原因:古人相信鱼是夜不闭目的,就算睡觉的时候它也睁着大眼睛,如果把鱼请来为人看门,那主人就可以安心休息了。还有一位经常被请来作警卫的动物朋友,就是牛。牛不仅勤劳忠实,还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性格倔犟,它认准了“死理”而不动摇的性格是主人最欣赏和需要的。
间隔几年,先后两次淘到两把一模一样的白铜小锁和可以将它们打开的同一把钥匙,这样的缘分真是让人惊叹。而“天仙配”的古锁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那就更耐人寻味了。
图4:盗损官锁棍徒一律处斩 古物上的铭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的文化。陈先生考证的古锁铭文有十多种类型,也许它们可以总结为三类:对神说(请留住我的财产,如图1)、对“良民”说(我祖先的荣光值得尊敬,如图2)和对恶人说(你会得到惩罚,如图4)。图3、4由同一把锁的正反两面照片复印,其收藏者为颜鸿森。
百家保锁
鱼形铜锁
肆开锁
“二开锁”和“四开锁”是清代的两种铜锁,它们的开启需要分几个步骤来实行。前者有两个钥匙孔,需要用两把钥匙,分上下两次开启。后者则要分四道工序才能打开:第一步,左移锁左端的“活”镝子;第二步,向左移动锁梁;第三步,打开右端“暗门”,钥匙孔显现;第四步,用钥匙开启。让人匪夷所思的每一道步骤都在向我们炫耀着古人的智慧。
无钥匙锁
倒拉锁
受到中国古代编钟的启发,陈先生将自己收藏的一些古钥匙编挂起来,并请专业的调音师来校准了音调,制成了这件“中华古钥琴”。叮淙悦耳的乐声,也好像在诉说着中华古锁那些说也说不尽的奥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