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作者本人与CNG联系, 010-64865566-226, 我们将为您同步地理网账号或丰富和完善专栏主页。
被视为绍兴民间闲食的茴香豆,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蚕豆,事实上不只在绍兴才有,但是却因与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挂上了干系,遂成为文化色彩浓郁的下酒小菜。茴香豆看似简单易煮,其实大有讲究。武火猛炖,文火慢煮,其间桂皮、茴香、酱油浸泡,方成香气馥郁之味,吃起来熟而不烂,满口咸鲜。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董建成
曲折有深意 平直梦亦长 始建于唐代的古纤道桥,其实跟历史上绍兴的水运有关。当时运河河面很宽,而且风浪很大,逆水行舟的时候需要纤夫拉纤,为了方便纤夫拉纤,官府出资修建了这座绵延百余里的“官道”,其中东起双梅上谢桥,西至钱清板桥的阮社段全长超过7公里。桥身纵贯于河道之中,与运河平行,桥面距离水面很低。据说这样做是为了减弱风浪对船只的撞击力度。
桥接三方地 巷静岁月真 在河道交错的绍兴,这种三接桥原本很常见,但是快速的城镇化不仅造成了河道的锐减,也使这些桥梁逐渐消失,现存的这座三接桥,是在绍兴县坡塘凫埠村唯一的一座横跨三河的特殊桥梁。该桥用一个主桥墩和三条桥面连接三岸,桥面从中心墩向三个方向呈丫状伸展,使被水阻隔的三个方向实现了互相连通。
在河网密布的绍兴老城,就连集镇的格局都是以河道为骨架的,平常人家的房屋大多傍水而建,只在河岸两侧留出宽一米左右的人行步道,沿途商店酒肆通常设有雨廊翻轩,供人休憩。而被河道隔开的两岸居民之间的往来,靠的就是各种桥,桥的密度很大,几乎每隔百余米就有一座,样式也很简单,但是却与河道两边的黛瓦粉墙实实在在地融合在了一起,像是用一支画笔,在看上去十分逼仄的空间里,勾勒出了隽永秀丽的水墨山色。
细柳弄古桥 无声歌寂寥 在无数作家的描述里,水乡古镇总是流淌着湿润而美丽的韵味,尤其是在落雨的日子,水汽氤氲的诗意更是给古镇找到了恰当的注脚。那些灰白相间的民居建筑,以及停泊在后窗的小船、长着青苔的石阶和绿草簇拥的河埠,都散发出一种浓郁而迷人的文化气息。就连河道上随意搭设的一座并不奇特的小石桥,有时候都充盈着简单而朴素的美。
桥驻宋时影天倾半碧色 着名的宋代八字桥位于绍兴城区八字桥直街,这座桥建在三河汇合处,主桥横跨在南北流向的主河道上。桥是三向四面落坡的,南落坡下设有桥洞,供船只通行,而东端与西端的落坡刚好相对成八字。整座桥梁设计得十分巧妙,使一座桥兼具了三座桥的功能。从南宋到现在,这座桥经历了八九百年的沧桑风雨,但是桥身依然坚固,石板桥面和雕刻石栏都还保留着清晰的历史印痕。
飞雪引春风 摇橹入旧城 在碧水蜿蜒和小桥舟影相伴的水乡古镇,游人的感觉总是相似的,身边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河边行道铺陈的雨廊凉棚和跨河而设的石梁古桥,总是在不经意间勾勒出或者繁华或者恬淡的市容街景。倘若走得累了,独立小桥,凭栏观景,远处的老街水巷、近处的橹声灯影仿佛都在不觉间交织在一起,像一幅缓缓铺陈的水乡画卷,弥漫出淡泊而迷人的生活气息。
影动一湖水 古今两相宜 坐落在鉴湖鲁东村的泗龙桥,是最能体现水乡古镇风貌的宋代古建筑,整座桥由三孔半圆连拱桥和20孔石梁桥组成,横跨水面近百米。它除了坐拥鉴湖,形成传承近千年的南北通达的道路外,还用自身的古朴和宏伟气度,给日新月异的现代城市建设,提供了一种可以鉴赏和参照的秀美。
人别萍踪在 犹闻打桨声 这种水阁型的桥梁其实算是一种特殊的拱桥,通常是由跨水通道和跨水戏台组合而成,也有的是跟跨水庙宇(绍兴关帝庙)、跨水廊亭、跨水民居等组合而成,建筑依桥,桥依建筑,互为一体,既科学地利用了绍兴的水势地形,又兼具了江南水乡的生活特色。而其他桥梁,无论是城镇内河出口处的桥梁(都泗门或东郭门),还是用一块块小石板相连而成的长达数百米的石板桥(古纤道),则都是当地因地制宜的桥梁典范。
东湖是绍兴古城东边的一个着名园林。此地原是一个石料场留下的清水塘,自清代以来,经过百余年的人工修饰,湖区的崖壁、岩洞和石桥、湖面巧妙结合,形成了绝妙的山水大盆景。园中跨越河道之处皆有石桥相连,曲径通幽。湖畔更是垂柳依依,绿意盎然。
拱桥是中国桥梁中最常见的类型(图示:半圆形拱桥、椭圆形拱桥、马蹄形拱桥、三折边拱桥、五折边拱桥、悬链线拱桥),拱除了是桥梁上部结构中最主要的承重构件外,还使桥梁本身具备了多种造型之美,无论是单孔、三孔或者五孔、七孔甚至十七孔,线条看起来都十分圆润,尤其是在跨度较大的宽广水面上,弧线相映、桥身连绵,更如长虹卧波一般。 与拱桥相比,梁桥(木梁桥和石梁桥)的外形比较平直,结构也相对简单,在一些偏僻的乡村,用几根圆木排列在一起架设在沟谷河流两岸,就是一座木梁桥。换成几块石板搭建,就成了石梁桥。由于建造容易,历史上这种桥梁十分普遍,包括单跨和多跨的。如今在南方一些古村落,保存得比较完好的,大多是两块或几块石板拼接的石墩石梁桥。而气势比较宏大的石梁桥,长度能达到八九百米,比如俗称“洛阳桥”的福建泉州着名的万安桥,就是宋代时期建造的超大石梁桥。 研究者发现,无论是木梁或者石梁,这些建造于古代的桥梁构造都非常科学。比如在木桩桩群上加盖顶横梁组成排架墩,然后再在排架墩上搁置大梁铺设木板的大型木梁桥,历经数百年风雨依然坚固耐用,就是充分考虑到了如何使雨水迅速流走,从而避免了桥面的腐朽。也有一些木梁桥,上面建造了桥屋和桥廊,它们除了挡风遮雨外,还把装饰与功能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别致新颖的梁桥样式。 另外,绍兴还有许多拱梁组合桥、连通数条水域和街道的古立交桥以及用船筏或浮箱建造的浮桥。这些古桥构成了灿若星辰的绍兴“古桥博物馆”。因为数量众多,无法在一幅古桥区域分布图上逐一标注出来,所以我们按照桥的类型,只选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桥梁。
如果从遥感图上来看,绍兴水网的密集程度超出了想象。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个城市是在一大片湿地中建造起来的,城镇范围内河道相连,建筑傍岸,人们活动的区域反倒像是被水域切割出来的一块一块不规则的绿洲。为了显示绍兴河道的集中程度,我们特意截取了越城区的东浦镇以及它临近的绍兴县和柯桥镇区域来展示,上述这些区域的桥梁密度非常大,光是古桥的数量就超过230多座。这样一个“城依水而生,水抱城流淌”的区域,把江南水乡的独有风味张扬得淋漓尽致。
浙江的老海塘主要分布在杭州湾沿岸,现存的古海塘几乎都被保护起来,着名的古海塘有鱼鳞大石塘、坡陀塘。图为从唐代开始修建的曹娥江边的古海塘(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董建成)。海塘虽然能够击退潮水,却挡不住人类向大海扩张的野心,不论新建的标准海塘,还是古代的海塘,大都逃不过被新淤的土地包围起来的命运,不同时期的海塘形成了一道道年轮般的海岸线。
载过清风载情愁明清时候江南的水路网发达,一艘画舫可以顺意通达任何市镇。在浙江绍兴水乡的八百里鉴湖上,有一种俗名“梭飞”的“明瓦船”,和传统画舫一样,上面也可以置桌、椅,供游人娱乐、饮宴,在船中向外望去,也是有一幅幅浓缩的水乡风情画在眼前流动。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董建成
酷爱中国古典文化的人们自发组织了“着汉服,过上巳”的活动。华美的锦缎上明丽针织的脉络令人不禁溯源而上,款款的脚步带动了一场仪式的开始,也将汉唐盛世的文化底蕴细细展露在我们面前。
阳光洒在陶缸里拌好麦曲的米饭上,煞是好看,再过不久,缸内便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右图)。待到那时,开耙师傅(左图),会用手中的耙和他敏感的手,去感知发酵的老嫩,这一环非常关键,至今仍必须依靠人工经验。
一层摞一层的陶坛,是绍兴随处可见的美景。其中,有些陶坛已被使用了几十年,本身便散发着幽幽的酒香。据说,酿黄酒的陶坛以本地制造的青色者为佳,更能透氧、受氧,为黄酒的陈化助上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