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作者本人与CNG联系, 010-64865566-226, 我们将为您同步地理网账号或丰富和完善专栏主页。
拍摄时间/地点:2012年6月/缙云县东渡镇梨仓村 佛也来看戏 戏台上《打金枝》演出正酣,与之遥望的供桌上,是三根青烟袅袅的香、两支闪烁的红烛以及各色贡品。旁边守着香火的七旬老人,正沉醉在婺剧独特的韵味中。对村民们而言,请戏班演出是一件很隆重的事,先要请德高望重的老人举行仪式,摆上贡品,点上香烛,接佛来看戏。演戏期间,香烛一直不能灭。有意思的是,百姓朴素的信仰认为,不仅佛爷要看戏,鬼神也爱看戏,不然会来闹场。于是,在最后一天的戏演到一半时,会撤下贡品,让鬼神享用半台戏。不用担心鬼神看入迷不走了,因为演出结束前,包公会来赶台驱逐鬼神。左页左图这张温暖的照片,是戏班里的一家子,爸爸为熟睡中的孩子抹上了白鼻子,活脱脱一个小小丑,逗乐了两口子。在剧团中成立家庭是常有的事,因戏相识相知、随戏奔波、一路关怀。左页右图能清楚地看到临时搭建的舞台结构,木板上演员们在化妆,木板下孩子们在嬉戏玩耍。
这张温暖的照片,是戏班里的一家子,爸爸为熟睡中的孩子抹上了白鼻子,活脱脱一个小小丑,逗乐了两口子。在剧团中成立家庭是常有的事,因戏相识相知、随戏奔波、一路关怀。拍摄时间/地点:2010年1月/缙云县七里古石村
能清楚地看到临时搭建的舞台结构,木板上演员们在化妆,木板下孩子们在嬉戏玩耍。拍摄时间/地点:2012年4月/缙云县东渡镇凤山下村
舞台上的高科技 一大面LED电子显示屏的背面,整齐地摆放着戏班的各色行头,狭长的过道上,已经妆扮停当的饰演关公、关平的演员们,正在做着上场前最后的沟通。如此奢华的场面,在乡村并不多见。请戏班的缙云县五云镇官店村是“石雕工艺第一村”,改革开放后发展很快,近年更是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经济条件较别的村庄好。因此他们将高科技搬上了舞台,用电子显示屏为古老的婺剧布景。可以想见,屏幕的那一面将会是何等的绚丽多彩、五光十色。 拍摄时间/地点:2012年4月/缙云县五云镇官店村
屋檐下的平民情怀 爬上一栋较高的民居,放眼望去,附近祠堂里的咿呀声、锣鼓声依稀可辨,屋檐下三位演员的一招一式,仍然是婺剧一贯的粗犷豪放范儿。几千年来,婺剧便是在这样最底层的演出场地,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自民间庙宇点燃灵感,在乡间日复一日翻扑跌打的摸索中,用平民的想象和视角去探讨人际情感、演绎世间大小事情。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婺剧有着一个粗犷豪放的嗓音、刚健有力的身手、执拗顽强不肯更改的个性,但生长在烟雨江南的它,也仍然有着古朴典雅的一面,那份温婉细腻也值得细细品味。如今,婺剧还将一如既往地延续下去,带着那难得的朴拙、粗犷,为平民而演……
喧闹的戏衣 几位龙套演员悠然地在后台候场,不经意间构成了一幅色彩浓艳的人物画。这种强烈、跳跃的色彩对比,是婺剧服饰最大的特点,红色之下必以绿色相衬,极大地迎合了乡间百姓的审美和喜好,也使得整个舞台瞬间喧闹和喜庆起来。婺剧服饰上的图案,不似别的剧种服饰的纤巧精细,而是更大、更醒目、更绚丽。 拍摄时间/地点:2012年4月/缙云县五云镇官店村
开场前夜 寂静的群山前,是尚未搭建好的戏台。尽管四月的山村还有些春寒料峭,但村民和戏班都在热烈地探讨演出剧目的细节。很快,在这座临时搭建的木台子上,演员们会翻扑歌唱,尽显婺剧风流。而台下的村民,也会跟着台上大起大落的剧情或悲或喜。等到这个村的戏散场,戏班会赶往下一个村庄,继续戏里戏外的人生。 拍摄时间/地点:2012年4月/缙云县东渡镇凤山下村
它们透露了婺剧古老的身世。原来,这种表演形式可上溯至商周,即用来祭祀鬼神的傩戏。如此看来,婺剧在民间演出中居然保留着中国戏曲最初的源头。等小戏唱完,徐徐拉开的幕布里将是一台给观众的大戏。 拍摄时间/地点:2012年9月/缙云县方溪乡上陆村
不怕踩破台 白蛇性命危在旦夕,青蛇心急火燎地赶去盗灵芝救姐姐,不料,半路却杀出一个守灵芝的卫兵,两人大打出手。只见卫兵猛地扑向青蛇,青蛇灵巧地一个后仰,闪躲开来,台下观众一片喝彩!如此火爆热烈、繁重复杂的舞台动作,在婺剧中比比皆是。除了这出《青蛇传》中丑角所用的“前冠”,还有“吊毛”、“飞跪”、“抢背”等扑跌功夫,样样精彩绝伦。其实,正是婺剧的草台出身,造就了其夸张、粗犷、强烈、明快的风格,不怕踩破台,只怕不叫座。也正因如此,武角的工资待遇也比较高。下图是戏班的伴奏乐队,为了应对草台嘈杂的现场环境,一般都是大锣大鼓,这支乐队却加上了现代的电声设备:贝斯、电子琴等,热闹非凡。 拍摄时间/地点:2012年9月/缙云县方溪乡上陆村
戏班的伴奏乐队,为了应对草台嘈杂的现场环境,一般都是大锣大鼓,这支乐队却加上了现代的电声设备:贝斯、电子琴等,热闹非凡。
带着面具的财神,笑意盈盈地将手中的大金元宝安放在舞台中央的桌子上,然后又摇摇摆摆地准备下场了,引得一群小孩子在台下眼巴巴地看着。这是婺剧正式演出前必演的小戏,又名“跳财神”,财神离场后,送子娘娘会接着上场,取“财养丁”的吉祥含义。除了“跳财神”,还有“跳加官”、“跳魁星”等。
深山犹遗中原风 浙西南各县中,缙云最靠近浙江中部,历史上较早接纳中原移民。在舒洪镇姓王村,村民大多保持着吃面食的习惯,颇有中原遗风。每年腊月二十五,村民开始做过年馒头,当地人俗称“馒头节”。此时,邻里乡亲相互帮忙,老宅、祠堂、小院,到处洋溢着节日氛围。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王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