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作者本人与CNG联系, 010-64865566-226, 我们将为您同步地理网账号或丰富和完善专栏主页。
龙津桥 地点:湖南省芷江 侗族自治县芷江镇建造时间:明代形制:平梁木廊桥 拍摄时间:2001年11月 冬日的湘西南,一场瑞雪飘落在水河裸露的河床上,一座宏伟的龙津桥横卧在河两岸。建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的龙津桥是一座典型的侗族风雨廊桥,长长的桥面有7座桥亭一字排开,阵势非常壮观。抗战时期,芷江机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盟军的重要运输基地,龙津桥则是同盟国援华物资的重要通道。为了能通行大吨位载重卡车,龙津桥上的廊、塔等建筑全部撤除,被改造成了石墩、石梁、木面的公路桥。其间,侵华日军曾出动多架飞机对龙津桥进行轮番轰炸。令人惊奇的是,桥身竟没有受到任何伤损。当时,龙津桥与威武不屈的中国军民一道,以一名沙场战士的姿态,不避刀丛、英勇无畏地承载了反法西斯战争的重任。1999年,龙津桥按“修旧如旧”原则进行了重修,恢复了旧时桥、廊、塔为一体的格局。
五星桥 地点:重庆合川双槐镇 建造时间:清代形制:石拱廊桥 拍摄时间:2012年3月 四川省华蓥市庆华镇宝马坎村与重庆合川区双槐镇双门村之间,美丽的华蓥河从西向东流过,成了川、渝两地的自然分界线。清道光七年(1827 年),这里架起了一座石拱廊桥——五星桥。此桥全长 64米,宽6米,桥上房屋高4米,由5个大拱组成。半圆形的桥拱和水中倒影正好围圆,日月辉映下,似五颗闪亮星星,故名“五星桥”。五星桥以桥中为界,桥南属重庆管辖,桥北属四川管辖。春去秋来,这座桥成了两地百姓沟通感情、交流物资的纽带。五星桥上游300米处建造了拦水坝和发电站,于是桥下就几乎再也没有了过去的淙淙流水。
花桥 地点:福建省政和县杨源乡坂头村建造时间:明代形制:石拱廊桥 拍摄时间:2002年10月 步入政和县杨源乡坂头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横卧于蟠溪之上的一座楼阁式风雨桥,那层叠错落的翘檐,宛如一群展翅欲飞的金凤凰。花桥是由明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陈桓衣锦还乡时建造的。花桥不仅以其结构独特着称,而且以其浓郁的文化色彩吸引着八方游客:桥上正中有5层镂花斗拱,精美绝伦;桥上还有壁画96幅,画面内容有历史故事、有花鸟百兽,可谓是桥梁中的“画库”。花桥的特色之一是桥庙结合,桥廊上有9个神龛,正中主神龛是观音大士,左边是魏虞真仙,右边为许马将军,左右依次为林公天王、福德正神、真武大帝、天王菩萨,桥北头神龛是通天圣母。
小飞虹廊桥 地点:江苏省苏州市拙政园建造时间:明代形制:石墩、石梁廊桥 拍摄时间:2007年4月
同乐桥 地点:浙江省泰顺县岭北乡村尾村建造时间:2005年形制:叠梁式木廊桥 拍摄时间:2009年3月在很多人看来,村尾村现在依旧是一片绝美的世外桃源。数百年来,这里山清水秀、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安定的环境与古代并无太大区别。画面中的同乐桥为7年前新建成的一座木拱廊桥,与明代建造、毁于民国初年洪灾的一座廊桥同名,由当地着名廊桥老工匠董直机主墨建造。2003年,泰顺县文物工作者调查泰福廊桥时,发现栋梁上清晰地写着“绳墨董直机”字样,便以此线索进行寻访,最终找到了家住村尾村的老人董直机。一年后,人们请老工匠出山再造一座新廊桥。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廊桥于2004年9月正式动工兴建,次年竣工。新建成的同乐桥全长34米,跨度23米。图为同乐桥远景。
永和桥 地点:浙江省龙泉市安仁古镇建造时间:清代形制:石墩木廊桥 拍摄时间:2005年7月廊桥不仅可以为行人遮风挡雨,平时还为乡民提供了重要的社交和娱乐空间,常常成为附近百姓聚会的好地方。比如,安仁古镇的永和桥位于好几个村落周围,常常会成为这一带的活动中心。闲暇时光里,老人们常常聚在这里一起聊天,谈古论今。
图为廊檐上精美的木雕。
万安桥 地点:福建省屏南县长桥古镇建造时间:宋代形制:石墩木拱廊桥 拍摄时间:2004年6月屏南县的长桥古镇山峦翠荫如黛、秀水蜿蜒绵亘,境内的万安桥始建于北宋元佑五年(1090年),是我国现存最长的古代石墩木拱廊桥,也是屏南县始建年代最早、桥身最长的廊桥。明万历二年(1648年),万安桥被山贼盗毁,桥上只剩下一条桥板。清乾隆年间,该桥得以重建,后来又有多次遭遇。镜头中的万安桥如同一条巨蟒从山谷盘临,飞驰过江,不禁让人想起清人江起蛟的诗歌:“千寻缟带跨沧州,阳羡桥应莫比幽。月照虹弯飞古渡,水摇鳌背漾神州。汉家墨迹留中砥,秦洞桃花接上流。锦渡浮来香片片,令人遥想武陵游。”
三亭桥 地点: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建造时间:明代形制:石墩、石梁廊桥 拍摄时间:2002年2月 古人以“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来形容江南水乡。素有“东方小威尼斯”之称的同里镇四面环水,有 49座琳琅满目的古代桥梁,其中三亭桥是唯一一座廊桥。三亭桥的建造式样很是别致:石块砌筑的桥墩由河岸两侧伸展进入水中数米,上面架有条石为梁;4根直立、4根斜立的木柱支撑着三个青瓦廊顶;两边的廊顶略小为歇山顶式样,中间的较大为攒尖顶式样,尖顶装有一枚“宝珠钮”。
图为湘子桥全貌。
回龙桥 地点: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建造时间:清代形制:伸臂式木廊桥 拍摄时间:2008年9月 进入大武陵地区,我们首先来到的是酉阳——它位于武陵山的腹地,历史上曾为武陵山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深山中的回龙桥被茂林修竹包围着,被山间雾霭笼罩着,远处青山成了碧绿的幕布。茂林深山、河流纵横、气候湿热的自然环境是廊桥的温床,回龙桥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应运而生的。它飞跨峡谷、结构严谨、艺术精湛,是土家族造桥工匠带给我们的精品力作。一般来说,木结构被水浸泡后很容易腐朽。但是前些年发大水时,回龙桥曾在水中浸泡一月有余未受任何伤损,堪称奇迹。
灞陵桥 地点:甘肃省渭源县建造时间:1919年形制:伸臂式木拱廊桥 拍摄时间:2009年10月 灞陵桥又名卧桥,位于甘肃省渭源县城南门外百米的清源河上,原桥建于明洪武年间,当时是一座“既济行人,复通车马”的大桥,后被洪水冲毁。清同治末年由左宗棠部属梅开泰重建。现在的桥是1919年仿照兰州古代的“握桥”改建的。该桥是“丝绸之路”南段交通的重要枢纽,桥两岸山峦对峙,绿树成荫,高耸的桥身似长虹飞架,被誉为“渭水长虹”。古建筑专家戴志坚教授评价说:“木拱桥本属少见,而位于西北地区,更是弥足珍贵 。”
宏济桥 地点:浙江省遂昌县王村口镇建造时间:明代形制:斜十字木架梁廊桥 拍摄时间:2006年8月浙闽地区的廊桥以其独特的风姿横跨在河流、溪水、山谷之上。有时为了方便各村往来,常常建在两村之间,比如这座明代廊桥宏济桥就位于遂昌县王村口镇的桥东、桥西两村之间,古时候还曾是衢州入闽的要津。该桥初名济川桥,清代光绪年间改为现名。该桥结构独特之处是:支撑桥面的桥柱是由两根交叉成“X”形的优质木头做成,而且百年不朽。更值得称奇的是,至今桥面仍保持水平状态。
桥楼殿 地点:河北省井陉县苍岩山建造时间:隋代形制:石拱廊桥 拍摄时间:2012年4月陉——在古称中指的是“山谷断裂之地”。着名的“太行八陉”中,唯有第五陉——井陉至今仍作为地名使用。画面中,70余米深的裂谷两侧是两面巨大的红褐色岩壁,是典型的嶂石岩地貌景观。抬眼望去,隋代石拱廊桥——桥楼殿就深深扎根于两岸的砂岩中。桥楼殿是井陉县福庆寺建筑群的一部分,是一座二层重檐楼阁式建筑。宏伟的殿堂建于高临绝壁的石桥上,如此“空中楼阁”世界罕见,无法不让人感叹建筑者的手法之独特、工艺之精湛。古人描述它:“千丈虹桥望入微,天光云彩共楼飞。”
玉带桥 地点:江西省信丰县建造时间:清代形制:石拱廊桥 拍摄时间:2009年10月玉带桥位于信丰县城外40公里处,横跨在滔滔的虎山河上。玉带桥的得名原因是:整座桥飞跨于崇山峻岭之间,凌架于滔滔激流之上,像一条弧形的玉带。玉带桥是当地富户余凤岐募资捐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因此又名“凤岐桥”。过去,该桥是信丰通往广东兴宁、和平的交通要道,以结构奇特、气势雄伟而闻名于赣、粤等地。有人因此为它留下了诗句:“远近闻名玉带桥,两岸峻峰入云霄。奔腾河水泻千里,玉带飞镇两山腰。”
通京桥 地点:云南省云龙县长新乡建造时间:清代形制:伸臂式木拱廊桥 拍摄时间:2011年11月这座造型奇巧的桥梁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位于云龙县长新乡大包罗村沘江上。据《复修通京桥碑记》载,因洪水冲击和风雨侵蚀,历史上有过三次大修。1993年8月29日,古代通京桥被山洪冲毁,今天看到的桥重建于1994年,是按照古代面貌重建的。整座廊桥所有木质构件的结合,全部使用木桁扣榫工艺,未采用一根铁钉,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同类桥梁中跨度最大的古代廊桥。
水心榭桥 地点: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建造时间:清代形制:石墩木梁廊桥 拍摄时间:2008年12月冬日的承德避暑山庄银湖中,一株株残荷的身影映照在冰面上。湖面中央的建筑名为“水心榭”,是宫殿区和湖区之间的重要通道。这座皇家园林中的廊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到了乾隆十九年(1754年)被列为“乾隆三十六景”中的第八景。该桥上列双亭一榭,双亭为重檐四角攒尖式方亭,中间为进深3间重檐水榭。《承德府志》描述它:“石梁跨水,南北坊各一,中为榭三楹,飞桷高骞,虚檐洞朗。上下天光,影落空际。”
北涧桥 地点:浙江省泰顺县泗溪镇建造时间:清代形制:叠梁式木拱廊桥 拍摄时间:2003年7月 几百年来,泰顺人将木拱廊桥称为“蜈蚣桥”,因为桥拱在结构、外形上与蜈蚣相似。位于泗溪镇、横跨北溪的北涧桥就是一座典型的“蜈蚣桥”。它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嘉庆八年(1803年)进行了重建。北涧桥旧址在桥上游约50米处,最初为一座平梁木廊桥,当地很多老人还记得它当时的模样。旧桥被冲毁之后,村里族人在下游将其改建为木拱廊桥。木拱廊桥以较短的木材,通过纵横相贯,犹如彩虹飞架于宽阔的水面,其巧妙的结构,令人惊叹。
文兴桥 地点:浙江省泰顺县筱村镇坑边村建造时间:清代形制:叠梁式木廊桥 拍摄时间:2003年6月建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的文兴桥横跨从村子里流经的玉溪,为典型的叠梁木拱廊桥。文兴桥由于远离大路和村舍,若无人指点很难找到它的所在。与大多数桥梁的对称结构不同,文兴桥的结构非常奇特:桥身北侧略高、南侧略低,这种倾斜的结构让它获得了很多建筑学家的关注。桥屋内正中设有神龛,供奉着3座神像,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坑边村乡民就聚集在一起来这里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