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作者本人与CNG联系, 010-64865566-226, 我们将为您同步地理网账号或丰富和完善专栏主页。
一排排海草房中,参差不齐地穿插着许多红砖瓦房,以突兀的方式破坏了村落的画面美
时过境迁,落寞无比的苫房工匠 经过长期实践,人们发现:海藻晒干后非常柔韧,用它苫成厚厚的房顶,可以持久耐腐、防漏、吸潮,屋子既耐用又冬暖夏凉。荣成的老苫房师王秉传介绍说,现在海水污染严重,生长的新鲜海藻已经不够用了,修补屋顶需要将别的旧房顶扒下来,重新处理后使用(左)。荣成市宁津街道宁津所村的王秉传已经年近八旬,他十几岁开始拜师学艺,如今是为数不多的几位老苫房师。图中,他正在展示苫海草房所用的拍板——当地人俗称“印子”(右)。
马鞍形屋脊,民间工匠的独特审美 海草房主体架构传承了中国特色的“硬山搁檩”结构。海草房是普通百姓住宅,在规模和装饰上,它远远赶不上采用井干式、穿斗式和抬梁式结构的宫廷建筑、宫邸豪宅、寺庙殿宇。在这里,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简约:牢固的木构框架与坚实的山墙融合成坚实的主体,三角形高脊陡坡则保证了它可以防潮、防风、排水。与大多数建筑的平直屋脊线不同,海草房屋脊的两头往往高高翘起,看起来像一个个硕大的马鞍。
潮起潮落,运来绝佳的建筑材料 早些年,用于建造海草房的海藻在胶东近海特别多,其中的“宽叶海苔”是最常用的一种。宽叶海苔一般是随着涨潮刮风漂上来的,人们将其采集后,就近在海滩上晒干。由于这种海草原料遍布胶东海滩,生活在海边的人随手可得。久而久之,一种富有原生态气息的建筑——海草房便被一代代工匠传承了下来。
海草苫房,濒临失传的民间绝活儿 海草房的苫房技术非同寻常。作为一个特殊行当,苫房师在当地颇受人们尊重。但是,这种传承已久的技术活儿快要失传了。一个好的苫房师建造的房屋不仅结实耐久,外形也极为讲究:那种两头尖翘,中间平缓带弧度的屋脊形似渔船,那厚厚的海草仿佛给船只披上了一层暖暖的外衣,承载着渔民对家人的祝福与牵挂。屋顶铺设海草前需要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叫“拉笆子”,“笆子”材料一般用秫秸扎成,每间房大约需要三四百斤,等到“笆子”晾干了,就可以铺海草了(左)。苫房顶时要由下往上苫,一层海草下边要先铺一层秸秆,如此往复需要18—25层,有钱人家甚至要苫28—32层;每间房大约需要麦秸800斤,海草2000—2500斤(右上)。屋顶苫完后,还需要用石灰黄泥调成的稀浆抹平,俗称“压房脊”;“压房脊”完成之后,一座完整的海草房才算真正建成了(右中、右下)。
家居海草房,倚门观天鹅 荣成市烟墩角村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因村子西北角山上有烟墩(烽火台),故得村名。烟墩角村村南有一个相对封闭的海湾,两侧各有一条淡水溪流入,聚集了丰富的鱼虾和浮游生物。每到寒风飘雪时节,成群结队的大天鹅就来到这里,在碧波荡漾的海湾里,或凌空翱翔,或翩翩起舞,如梦如幻。在烟墩角村,人们不仅能切身感受与天鹅共舞的惬意,还可以住在上百年历史的海草房里,细细品味多姿多彩的胶东民俗。
孤苦辛劳罱鱼翁 心忧鱼少愿天寒 微山湖传统“四大船帮”中,最苦的是罱帮。他们是微山湖上最为穷苦的渔民,所有的家当几乎就是一只小船和一副罱(图2 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刘志刚)。图中画面让人想起明代画家沈周的诗:“东船老翁罱鱼立,手臂罱杆双脚赤。清波照鱼如可拾,自见须眉还历历。”鹰帮是“四大船帮”之外的一个小帮,跟罱帮一样辛苦。等到鱼鹰累透了,人再撵也撵不动的时候,人们就开始驾着小船收工了(图1 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侯贺良)。鹰帮捕鱼时间一般是从农历十月直至第二年二月,因为天冷水凉,鱼就老实,鱼鹰好下口。图中荷叶长成的初夏,正是鹰帮最困苦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