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作者本人与CNG联系, 010-64865566-226, 我们将为您同步地理网账号或丰富和完善专栏主页。
如果仅仅说是蝗灾造成农民起义推翻了明朝,那这个结论简单而武断。事实上,必须考虑更深层次的原因,才能揭开二者之间真正的关联所在。明末农民起义发源于持续旱、蝗的陕北地区,之后虽遭明军的打击几乎被扑灭,但当李自成的队伍进入到蝗灾的重灾区河南之后,其实力迅速壮大,在对明军的战斗中连连大捷,最终攻入北京。对比明末蝗灾发生频率图和李自成进军线路图,不难发现其中的某些关联。绘画/李楚杨
蝗虫吃光所有的庄稼,令农民颗粒无收,沦为流民——蝗灾直接的受害者是农民,但如果从社会稳定与蝗灾之间的联系来看,远处的皇城,也在蝗虫的啃咬下摇摇欲坠。绘画/李楚杨
楚人信巫鬼,重祭祀 《汉书•地理志》记载:“楚人信巫鬼,重淫祀”,是指楚人原始宗教中泛神论的倾向。楚人的精神世界中,保留了许多氏族社会的遗风,原始的宗教狂热即为具体的表现之一。在初期楚人是以拜日崇火尊凤的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为主。随着时代的演进和疆域的扩展,楚人除了保留本氏族的传统信仰之外,还把征服的各地的神灵兼容并蓄于自己的意识之中,逐渐形成多元的信仰。由于楚人信奉的神灵众多,所以祭祀的对象很多。楚国公室所格外重视的,是祭祀祖先和大川。祭祀的作用是“昭孝息民,抚国家,宠百姓”,使“自公以下至于庶人,其谁敢不齐肃恭敬致力于神”。当时祭祀礼仪必须依尊卑、贵贱、长幼、亲疏之序而行,实质上是借神的力量来明确参加祭祝典礼者的身份等级,因而被当作国家大事。绘图/李楚杨
立“中”之地 图为“陶寺古观象台”遗址复原图,这里之所以要用引号,是因为这些建筑的地面部分已经完全被平毁(据推测可能为陶寺晚期发生的政治动乱所毁),但经专家根据地下夯土层情况复原该建筑后,我们隐约可以看到,这里曾经有过一个和英国索尔兹伯里巨石阵(见下图)结构酷似的史前建筑,但时间上要早近500年。且这里应该就是用圭尺——“中”缔造“中国”概念的地方。绘画/李楚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