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作者本人与CNG联系, 010-64865566-226, 我们将为您同步地理网账号或丰富和完善专栏主页。
图d
储酒器船纹铜提筒
图e 墓里出土了8片羊首纹的金饰片(图d),它们原本是缀在赵胡丝巾面罩上的装饰品,两个尖角羊头纹、羊头两两相背的图案,含有草原文化的因素在其中。青白玉雕成的玉舞人(图e),装束是越女形象,然而她一手抛袖上扬到脑后,一手向身后甩袖,弯腰摆臂,身似无骨,口微张开,似在歌咏,这是典型的越女跳楚舞。
这只银盒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之后,被轻微地整了一下容,“主刀”的工匠根据汉代器物的特点,在盖子上焊接了盖钮,在盒底加上了圈足,还在器身上留下了“私官”等铭文。
越人操蛇 这是一件漆木大屏风的铜托座,上面的力士形象,出自“越人操蛇”的传说。力士身穿右衽褐衣,短裤,跣足,头顶屏风转角构件,口中咬着一条双头蛇,两手向后各操一蛇,两腿间各夹一蛇,五条蛇交错缠绕,组成一幅玲珑通透的图像。
“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龙凤相视,构图完美,是汉玉难得一见的珍品。它的图案后来成为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馆徽。
莫伯治先生主持设计的这座建筑物浓缩了南越王赵胡墓乃至岭南文化的精华,其总体设计从中国传统的红墙绿瓦大屋顶的格调中突破出来,既沟通了历史,又凸显出现代岭南建筑的风格与气派,已经成为博物馆建筑的经典。
文帝玺印 赵胡在位15年间,南越国与汉朝之间的关系可用“和谐”来形容。主要原因是汉武帝时期,汉朝国力强盛,赵胡不敢公然对抗,小心谨慎地向汉朝称臣,然而他始终没有放弃做皇帝的念头。象岗古墓中出土的“文帝行玺”金印,即是赵胡僭越称帝的铁证,其尺寸和材质都已突破了秦汉时期帝玺的规制。当这枚金印出土时,印面上的使用痕迹清晰可见,甚至还残留有暗红色的印泥,也就是说,它是赵胡生前所用的实物。
这座结构独特、气势宏伟的红色建筑,使广州的繁华闹市与散发着幽远时间气息的文物仅有一墙之隔。
凤纹牌形佩 这块长14厘米的玉佩出土时被佩戴在赵胡的左肩,是由青玉双面透雕而成,正中有个长方框,上方连着卷云纹,下面是一个高冠卷尾变形凤鸟,框内与右侧还各雕了一只凤鸟,左边透雕了一串带有小鸟的璎珞,整个构图充满动感,而且突破传统的均衡、对称,堪称杰作。
犀牛角形状的玉角杯,是一只酒杯,它用一整块青白玉雕成,一只尖嘴夔龙在器表上回环往复,十分生动。相传用犀牛角制作的酒杯可以溶解毒物,玉虽不能解毒,南越国的玉匠却借题发挥,使仿犀角的玉杯别有风情。
图a
图c 赵胡丝缕玉衣的工艺制作明显分为两部分:一是头套、手套、脚套部分,玉片厚薄均匀,加工精细;二是上衣、两袖和两个裤筒,这些部位的玉片厚薄不均,周边不齐,制作粗糙。头套、手套、脚套可能是在赵胡生前制作的,时间充裕,所以慢工出了细活,而躯干部分则极可能是在赵胡临死前或死后赶制的,时间紧张,玉料也不够,所以显得粗糙。图a、图b、图c。
在储酒器船纹铜提筒上刻划有四只大船,其中一条船的舱内,装满了铜鼓,是古代越族部落权力的象征;还绘有龟、鸟,并有“羽人”战士手提敌人首级或执宰俘虏等情形,充溢着浓郁的岭南文化特色。
图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