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作者本人与CNG联系, 010-64865566-226, 我们将为您同步地理网账号或丰富和完善专栏主页。
位于毛乌素沙地腹地的乌审召,因为上世纪60年代以来开展的治沙运动,而被着名诗人郭小川誉为“牧区大寨”,在种树治沙的过程中,涌现出了宝日勒岱等多名劳动模范。他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了许多有效的治沙方法,比如灌、乔、草、带结合等。劳模们的植树成果惊人,据统计,仅宝日勒岱一人,累计种植的面积就达100亩。
用柠条枝杈组成的方格状沙障,让毛乌素沙地生态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了转变。柠条沙障跟其他地方用青稞秸秆制作的沙障不同,柠条插下去之后,遇到雨水就会生根发芽,牢牢地固定住沙丘。这样短短几年,毛乌素浩瀚的沙地大部分覆盖上了一层绿色。
拥有18条弯道、占地达到106公顷的鄂尔多斯国际赛车场,无疑是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在追求大城区建设中最大的手笔之一。它的赛道是以动物形态构筑的整体线形,形如驰骋的骏马,而主看台又像是展翅飞翔的雄鹰。不过这个路面宽度为12-15米、最大落差32米的赛车场,其建筑体量也是最容易被人诟病的地方。
康巴什新区是一个在沙漠上建造起来的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城市。它距离东胜区还有20多公里,建筑奢华。作者在城区看到,它的博物馆、大剧院、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等公共建筑标新立异,争奇斗艳;青铜群雕体量巨大,但是掩饰不住内在的空洞和失神;街道宽大,然而没有车辆在信号灯前等候;社区也空寂无人,门可罗雀;广场更像草原一样旷远,非常符合媒体赋予的“空城”概念。
6月下旬的鄂尔多斯草原,上千的遗鸥幼鸟聚集在湖心岛上,仿佛一个大托儿所。尽管这里蚊虫密集,可以充饥,但很多幼年遗鸥仍然因为饥饿、天敌或自然灾害等因素在成长的道路上夭折。
遗鸥和棕头鸥共同繁殖在一个岛屿,虽说它们彼此不会杂交,但是邻里之间为了争夺巢位的冲突有时也是少不了的。两只距离较近快要降落的鸥鸟,左边的是遗鸥,右边的是棕头鸥,从翅膀尖端的颜色上也可以看出两者的区别来。
幼年的遗鸥因为生存能力很低,所以紧紧跟随它们的母亲,学习着如何去找到食物,如何躲避掠食者。严格的生存斗争使得只有少数优秀的个体能够顺利成年。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的毛乌素沙漠和库布齐沙漠之间,分布着一些湖泊群。1990年春夏之交,中国鸟类学家在这里的一些湖心岛上发现了已知的最为庞大的遗鸥巢群。从那以后,他们就开始进行对遗鸥种群的研究工作,揭开了这一神秘鸟类的众多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