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作者本人与CNG联系, 010-64865566-226, 我们将为您同步地理网账号或丰富和完善专栏主页。
图14
“文攻武卫”:“文革”中,打着各种旗号的派别,难以数清。两派之间的斗争,也从文攻逐渐演变为武斗。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口号与中国》,披露了武斗产生的一些背景:1966年7月28日,时为中央文革小组组长的江青在一次会议上说:“我们不提倡打人,但打人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嘛!”“好人打坏人,活该;坏人打好人,好人光荣;好人打好人,误会,不打不相识。”——按照这一逻辑,无论怎样状况都得动手见血。8月27日,红卫兵在北京大兴对“四类分子”大开杀戒。仅3天,这个县被杀害的“四类分子”及其家属有325人,其中年龄最大者80岁,最小者出生只有38天。鉴于全国都有武斗的趋势,1966年8月31日,毛泽东便针对各种流血事件指出:“要文斗,不要武斗。”但是武斗越演越烈。1967年6月6日,中央又出台了制止“打、砸、抢、抄、抓”的《通令》,试图结束武斗现象。然而7月22日,江青在接见河南群众代表时说了这么一番话:“‘文攻武卫’的口号是对的,你们不能天真烂漫。当他们不放下武器,拿着枪支、长矛、大刀对着你们,你们就放下武器,这是不对的。你们要吃亏的,革命小将你们要吃亏的。”次日,这一讲话便刊登于《文汇报》,令全国武斗升级,仿如内战来临。据说,当时提供、流散、被抢夺的枪支武器达百万之多。图13为黑龙江两派在省政府面前为争夺广播宣传车而准备大打出手(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李振盛)。 图14的场景则发生于1967年8月,湖南常德红卫兵在德山孤峰塔下狙击沅陵红卫兵。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周碧华
“文化大革命”:从1963年起至1966年初,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对国内形势有一个估计,他认为:在中国,特别是在中共中央内部,已经产生了修正主义分子,他们是—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学术界、教育界、新闻界、文艺界、出版界(简称“小五界”)的领导权已经不在无产阶级手里了,为此,他决定要发动一场自下而上的运动,夺回权力。这一行动先从文化领域的“小五界”下手,故称之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一“革命”,在8月初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予以确认。毛泽东的想法与“红卫兵”的出现,是如此的不谋而合,为此他在第一次接见红卫兵时,特意要求工作人员为他准备了一套绿军装。这是建国后毛泽东首次穿军装。有人说毛的这一举动颇有深意。
图16
“毛泽东塑像”:由于领袖崇拜的缘故,“文革”期间,毛泽东塑像成为各地、各单位热衷树立的对象。尤其是在高校,几乎每所学校的大门内都有。图为矗立于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西大门内的塑像,而一路之隔,与科大正对门的北京地质大学东大门内,也是同样场景——他曾点燃多少红卫兵胸中的造反激情和英雄情结。物是人非,穿梭在塑像下的年轻人,而今已然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绽放着各自的青春花朵。又想起北岛的诗:我们能够前行,是因为我们忘记了历史。我们能够进步,是因为我们牢记着历史。所以虽然岁月不再,但是还是要记得“红卫兵”之死。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米汤
“文革公墓”:(图15)在重庆沙坪坝的沙坪公园西南角,是鲜为人知的“文革公墓”。这里安葬着1967年夏因武斗而死的“815”派成员。“文革公墓”曾经不只这一处,但留存下的仅此而已。研究者说,这是事后“815”派将其“战友”遗体集中埋葬于此的结果——因为“815”派标新立异,修建属于自已派别的墓群,无需政府事后进行清理,且相对集中,故得以幸存(图15 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马宏杰)。有人祭吊后留下伤感之词:“岁月时光已洗去血污,让人不忍的是,人们开始醒来,你们睡去”。也有人在墓园前嬉笑留影(图16 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吴时敏)。北岛在《宣告》一诗中有这样的一句:“我并不是英雄,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可惜的是,有多少红卫兵只想做英雄,却不知道先做一个人。
“遗忘还是牢记”:是真实还是虚构,是画作还是影像?2006年,重庆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师田太权以重庆沙坪文革公墓为背景,以叠合、拼贴等手法,创作了一组取名为《遗忘》的影像作品。埋葬于文革公墓的大多数是在“文革”中因武斗而丧生的红卫兵,荒芜的墓园与年轻的生命,因他的创作,使得历史又以一种诡异的方式展现出来。对于红卫兵之死,我们是该遗忘还是该牢记?
“语录歌”:查阅报刊文献得知,“文革”中给毛主席语录谱曲的始作俑者,公认为作曲家、时任沈阳音乐学院院长的劫夫。而且歌名采用的都是每段语录的第一句。比如《争取胜利》、《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有的语录首句极长,不能更改,歌名也就很拗口,如《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不过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师翁乃强拍摄于1966年7月的这张照片却表明,早于劫夫1个月,中央音乐学院的红卫兵就已然在天安门广场教唱毛泽东的语录歌了。这说明,当时人的思维方式有着惊人的一致性。
图7
图9
“红卫兵的诞生”:包括作家张承志本人在内,现有的舆论都认为,“红卫兵”的诞生与张承志有关。那是他高二时和一位同学在写完一个批判《三家村》的大字报后,首先使用的署名。意在表示自己是毛泽东的“红卫士”。1965年秋,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展开了一场关于教育制度问题的论争,并愈演愈烈,导致学生与校方的矛盾不断激化。1966年5月29日,张承志和同学们在圆明园宣读了一份声明,遂建立了红卫兵组织。随后,三张署名“红卫兵”的大字报就突然出现在学校主要建筑的海报栏里。这一举动,很快蔓延至多所学校,“5月29日后的一个星期时间,整个教育系统就瘫痪了。红卫兵运动开始了。”张承志回忆说。而5月29日就成为红卫兵的诞生日。红卫兵组织的迅速涌现,令原先的青年学生组织共青团瘫痪,直到1978年才得以恢复。不过,1968年后的红卫兵组织与此前的性质已大为不同,前后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大字报”:(图6)所谓“大字报”,就是张贴于墙壁用大字书写的墙报。在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的中国极为流行。使用者可以用五颜六色的纸或旧报纸,用五花八门的文体、绘画,来公开揭批对象。发明“大字报”的本意,据称是用大字报展开大辩论,有民主之意。但实际情形却是凡被写了大字报的人,大多无申辩与反驳的机会——即使写了大字报,也很快会被覆盖。于是大字报成为一种打倒人的极有用的武器。“文革”的第一张大字报,公认为1966年5月25日,由北京大学的聂元梓等7人贴出,内容是批判北京市委和北大党委,毛泽东称之为“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并于6月1日向全国广播。而1966年8月5日,毛泽东发表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则向全国表明他对当时国家副主席刘少奇的不满。图6为1966年5月北海公园外团城大字报墙的情形。图7为1967年中央工艺美院红卫兵组织在历史博物馆门口张贴巨幅宣传画。
“见一见红卫兵”:这是1966年8月18日的北京天安门广场。这一天大约有百万人聚集于此,参加“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群众大会。群情如此激动的原因是当时国家主席毛泽东的突然到场。此行原本不在计划之列,但当他得知参会的多数是北京以及来自各地的红卫兵时,他决定出席大会,目的就是见一见红卫兵。那是毛泽东第一次接见红卫兵,截止到11月26日,他一共接见了红卫兵8次。
“大串联”:(图8)毛泽东第二次接见红卫兵之后,中共中央便于9月5日发出通知,决定全国各地的革命学生代表和革命教职工代表来北京参观“文化大革命”。并规定,来京的师生“一律免费乘坐火车”、“生活补助费和交通费由国家财政开支”。而领导“文革”的中央文革小组不仅表态支持全国各地的学生到北京交流革命经验,还支持北京学生到各地去进行革命帮助。于是全国的大中学甚至小学生,都开始北下南上,东进西出,掀起了红卫兵大串联的高潮。以至于有人说,这是一次免费的红色旅游。但是由此造成的交通混乱,却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于是11月21日,中共中央不得不做出决定,停止红卫兵乘用公共交通工具进行串联。1967年2月至4月,又连发4道通知,才结束了史无前例的大串联。图8为广西粮食工业学校的红卫兵,串联到井冈山黄洋界时,在山头学习毛主席语录的情景。而图9是,一些追随串联队伍的小学生,行走在湖南境内的铁路上。
图11
“砸孔庙”:“破四旧”的极致,当属对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的疯狂性地毁坏。1937年出生于湖南省望城县农民家庭的谭厚兰,自从1961年被保送到北大学习,后又进入北师大政教系后,她的生命就进入了非常阶段——与蒯大富、韩爱晶、王大宾、聂元梓共同成为北京红卫兵五大领袖。1966年11月,她以中央文革小组的名义,率队到山东曲阜造“孔家店”的反。在曲阜的29天,对孔子故地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1978年,谭厚兰以反革命罪被逮捕。不涉及她的其他言行,仅此一项,她也称得上历史的罪人。图为当时红卫兵正在砸毁孔府“大成门”的匾额。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花皑
“Long live chairman Mao”,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几乎人人都会的一句英文,其中甚至包括目不识丁的文盲。图中高举毛主席图像的人群,激情澎湃地呼喊着的,也正是这样一句话——毛主席万岁!这种情感如何表达?这种场面怎么描画?上海画家哈琼文,交出了一份别致的答卷。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翁乃强
不再年轻的刘春华,如今仍画笔不辍。他家中有一个古朴的架子,其上摆放着几件与《毛主席去安源》有关的纪念品,大部分都是他自己去各地收集而来。
宣传牌上的画,尺幅巨大,绘制极有难度。学生们只得先用白纸在画室地板上铺相等面积,再绘制底稿、分别上色。将绘好的画贴到宣传牌上,也是个技术活。
图为北京长安街街头的砖砌宣传牌,“文革”时期这里是宣传的重要“阵地”。《毛主席去安源》的作者刘春华也曾画过巨幅宣传画,并因此小有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