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作者本人与CNG联系, 010-64865566-226, 我们将为您同步地理网账号或丰富和完善专栏主页。
颐和园总体规划以西湖为蓝本,其主体水系昆明湖在明代即名为西湖,是仿西湖所做。湖中筑有西堤,对水域的划分及走向与西湖苏堤非常相似。湖中筑有冶镜阁、藻鉴堂,与南湖岛成鼎足而三的布列,同西湖湖中三岛的格局相似。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姚天新
颐和园是北京最传统的春游胜地。每逢春天,玉带桥畔杨柳吐丝,百花含苞,游人如织。沿着湖边且眺且行,本是赏春踏青最好的行程,可惜来来往往穿梭的人群却总是脚步匆匆。
我们在石花洞的第六层看到了这片细沙堆积的雕塑,它们的造型像石笋,却又与石笋差别很大。这里曾经是地下河,河水退去后,很多精致的“天然沙雕”诡异地排布在沙滩上。我们就此现象的成因请教了多位岩溶学专家,有人说“沙雕”是由洞顶裂缝中落下的细沙堆积而成,沙中的碳酸钙起到了胶粘和塑性的作用;也有学者认为它们是由于水流的冲刷和洞顶滴水的滴蚀而塑造的。确切答案,尚无定论。
耳边不时响起滴水声,当有人打亮了闪光灯和探照灯,我们才看到,原来这层黑漆漆的洞穴是如此宽大。上层的水分携带着饱和的碳酸钙流渗进这一层,伴随着溶液中二氧化碳的逸出,碳酸钙结晶沉积,在洞顶和侧壁上形成密集的钟乳石及石幔。
这是银狐洞的标志性景观。“银狐”上这些洁白的长毛同样是碳酸钙的结晶。由于毛细管作用,饱和的溶液析出丝绒般的毛状晶体。除了银狐洞,石花洞周边还有很多的洞穴,我们并没有到达石花洞真正的底层,这个庞大的洞穴到底通向何方?它和周边的洞穴是否相连通?不知何时才能真相大白。
这张石花洞底层石笋的图片让我们想起了同在北京房山的周口店猿人洞。中间的石笋很像中学历史课本中北京猿人的雕塑头像,再看左侧的石笋,像不像一只怀孕的雌性猿人?
昆明湖 万寿山雄峙东岸,昆明湖碧水连天,园外绿野平畴。这样的湖光山色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让人仿佛沉浸在江南的水乡之中。遗憾的是,现在人们已无法再看到绿野平畴的壮观景象了,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新楼盘。
福山寿海 中国吉祥文化往往通过一种图案来表达心中的祈福追求。从高空俯瞰,昆明湖形似一个寿桃,而万寿山佛香阁两侧的建筑恰是蝙蝠两翼的形状,整体看来成了一只蝙蝠,振翅欲飞。大凡到过颐和园的游客,鲜有人知其布局暗含“福寿”图案 。
万寿山南麓的中轴线上,巍峨高耸的佛香阁八面三层,踞山面湖,是全园的中心,周围建筑对称分布其间,重廊复殿,层叠上升,贯穿青琐,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气势相当宏伟。与宁静的昆明湖一起组成了一幅绚丽的湖光山色图卷。不过,由于画面中荡漾的芦苇在湖底清淤时被连根拔掉,如今已经很难寻觅到如此清丽的景象了。
湖中仙岛 昆明湖中象征着蓬莱、方丈和瀛洲三座仙山的岛屿是乾隆皇帝按照道家希求长生不老的思想特别设计建造的。如果把长堤比作项链,那么这三座岛就像是三颗散落的宝石,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发出璀璨的光芒。 它们刚好分别坐落在西堤划分出的三个大小不等的湖面的中心位置,彼此遥相呼应。
山间小路 万寿山小路上的这些石块是乾隆时铺设的,既能点景,又能成为山上建筑排水不可少的挡水石(上图)。后人在重修颐和园时,没有考虑到这些(右图),路面上铺统一地砖,既缺乏变化,又缺少实用功能。
植柳的艺术 上世纪90年代的春夏之际,昆明湖西堤上的柳树婀娜摇曳,随风飘拂,数座亭桥点缀其间,大有江南杨柳春风的诗情画意。史载,乾隆当年决定打造西堤时,就要求像杭州苏堤那样广植柳树,形成“松犹苍翠柳垂珠,散漫迷离幻有无”的景色。但和苏堤相比,西堤上的柳,主要是馒头柳,这使得西堤的景观层次更为丰富、独有韵味。
凤凰墩 这座小岛名叫凤凰墩,是乾隆皇帝仿造无锡的黄埠墩修建的。史载,原来凤凰墩上有一座三层小楼,楼顶安装有一只外表镀金的金凤凰,口中衔着一面凤凰式风旗,风起时,铜凤随风力大小在空中翩翩旋转,而口中的风旗则迎风招展,远远望之,便可辨知风力的大小和方向(上图,绘画/于继东)。该楼后来被道光皇帝拆除,直到上世纪50年代,人们才新建了现在这座六方攒尖点景亭。不过这样的改变,似乎少了几分皇家园林特有的华丽、大气的气质。
楼外青山 颐和园本身已经美不胜收,但同样非常重视借景,尽可能地把外围的风光纳入园林图画中,达到内外交融的效果。无论你站在颐和园内的哪一片开阔的地段上都能看到园外的景色,四面八方,高低疏密,各种远近风光都与园内景观相互渗透、浑然一体,达到天衣无缝的境界。广泛运用如此高明的借景手法,成为颐和园冠绝北京皇家园林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张图是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师从东堤往北眺望时拍摄下来的,只见宏伟的景明楼建筑群与远处的玉泉山、西山融合在一体。画面中的景明楼造型别致,在远借的西山、玉泉山衬托下,在大片湖水的倒映中,愈显金碧辉煌、巍峨雄丽。
知春亭 造园时,设计者不仅要把优美的大自然美景借入园内,还十分重视园内景点的互借效果的设置。比如,人们可以透过知春亭的廊柱之间的空隙,隐隐约约欣赏到西面水域中南湖岛和十七孔桥的美丽倩影,意境之美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