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作者本人与CNG联系, 010-64865566-226, 我们将为您同步地理网账号或丰富和完善专栏主页。
壮锦的生产工艺十分复杂,在广西宾阳生产壮锦的车间里,我们看到织壮锦的织布机格外高大,分为几层。壮锦的传统图案很多,其中以凤凰图案最为普遍,故有“十件壮锦九件凤”之说。2006年6月,“壮族织锦技艺”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壮族的干栏建筑都是木质的,多见于桂北、桂西、桂南等较偏远的山区。楼下养家禽、家畜或堆放杂物,楼上住人。这是广西那坡县龙合乡达近屯黑衣壮人家的干栏建筑。
壮族姑娘落落大方、性格爽朗,谈恋爱的时候也是如此。这是1988年拍摄于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沙梨乡的两个壮族姑娘,她们正在跟小伙子对歌。她们虽然站在树后,但丝毫没有把自己藏起来的感觉。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界廷乡岩怀村那合屯的这几个壮族老妇人,正在展示的是用刺绣工艺制作的背儿带。外婆给满月的外孙送来精心制作的背儿带,精美的工艺赢得了大家的赞叹。
宗教祭祀,千姿百态 毛南人信仰多神,与后传入的道教文化糅合后,在宗教祭祀活动中,毛南人借用道教的形式,头戴刻着他们笃信的三界公、圣母仙、社王、雷公、莫六官等善神的木雕面具,身穿绣花法衣,在器乐声中出场,踏歌起舞,边唱边演。他们跳的有单人的“穿针舞”、“猎手舞”、“打鱼舞”等,还有双人或多人对舞的“社王舞”、“贺喜舞”、“雷公大刀舞”等。内容各不相同,都按祭祀的故事情节逐渐铺排,忽而庄严肃穆,忽而轻松活泼,千姿百态,妙趣横生。他们的祭祀活动有的是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的是为驱除邪恶,驱鬼消灾。(解读/王昭武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梁汉昌)
“顶卡花”,毛南族标志性的民族工艺品 毛南人擅长竹编,精于手工竹编的工匠,用竹皮细篾编织成大幅凉席,细薄柔软,易于折叠,是畅销的名产。他们编织的竹笠更为精巧。以转动的木盘为模具,用金竹和墨竹细篾交错穿缀,在竹笠上构成奇妙的图案花纹,外贴涂油的纱纸,供人遮阳避雨,美观实用,成为毛南人心爱的饰物。相传过去有个后生去赶圩,所戴的竹笠犹如一朵盛开的花朵,吸引了一位美丽的少女注目,誉为“顶卡花”(头戴花的意思),由此获得了美满的爱情。此后,“顶卡花”成为青年男女的定情信物,也是毛南族标志性的民族工艺品。(解读/王昭武 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梁汉昌)
京族 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梁汉昌
京族,踩着高跷捕鱼虾 在祖国的南海北部,居住着我国唯一的一个海滨渔业少数民族——京族。由于特殊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京族人爱海、以海为伴的生活习性。“潮涨潮退不离海,风吹云走不离天;大路不断牛脚印,海上不断钓鱼船。”这首歌就是京族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京族人民自称“京族”,历史上曾被称为“安南”、“越族”。195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 京族女性的穿着是旗袍内穿长裤,款式与日常生活所穿相同,只是平时不穿红色。妇女头上戴的斗笠,可遮阳挡雨,样式与日常所用相同。京族居住得澫尾岛是金色海滩,故有金滩之称。居住在那里的京族以捕鱼为业,比如左边的图片,表现的就是京族在浅海捕鱼虾的场景。 若海水稍深,就需要踩高跷捕鱼虾,很有特点情趣。高跷捕鱼多在京族三岛浅海一带,小鱼小虾一般在1米多深的浅海活动,京族先民总结出了在腿上绑高跷,用以提高高度的方法。双脚踩着高跷,双手需要控制渔网,粗壮的竹竿一头又支出两根竹子与渔网相连,形成三角渔网。这样来捕捞鱼虾,实在是太有难度了,需要脚下站得稳,又需要手上有力气,还需要捕捞技巧,真是体力与脑力完美结合,缺一不可。 高跷捕鱼是京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捕捞鱼虾的方法。随着生产方式不断进步,现在高跷捕鱼基本看不到了。京岛一带只有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才会踩高跷捕鱼,年轻一代基本都不会了,而老人们也没那个体力了,所以不得不承认,高跷捕鱼的技艺已经濒临失传,我们是眼睁睁地看着它消失的。
哈节:京族最隆重的节日 京族先民大约在16世纪初陆续从越南的涂山(今越南海防市附近)等地迁来中国的,最早迁来我国的京族先民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了。京族讲京族语,但语言的系属未定。京语与越南语言基本相同,但有大量的汉语借词,在语音和语法方面也小有差异,多数人兼讲粤语方言。京族口头文学内容丰富,其诗歌占有重要地位。京族人民爱唱歌,歌曲曲调有30多种,内容广泛,有山歌、情歌、婚歌、渔歌、叙事歌等。独弦琴是京族特有的民族乐器,音色非常优雅动听。京族人喜欢的“唱哈”(意为唱歌)、竹竿舞、独弦琴,被誉为联系着京族文化的三颗“珍珠”。 京族人衣着朴素,美观实用。妇女上身内系菱形遮胸布,外穿一件窄袖紧身、对襟无领短上衣,下身一般着黑色或褐色的宽松式长裤,赤足。外出做客时再罩上一件白色或浅色外衣,样式与旗袍相同,但较宽松,下摆开衩较高。京族的服装都选取较为细薄的布料,如丝绸、香云纱等。京族妇女平日爱戴锥形的尖顶葵笠,用以遮阳挡雨。京族妇女喜欢戴耳环,梳头时头发正中平分,两侧留少许头发称为落水,其余大部分编成发辫,用黑色丝带缠住后盘绕在头顶,称为“砧板髻”。京族男子上身穿窄袖坦胸对襟上衣,下摆长及膝盖,束腰带,下身穿宽松式长裤。 哈节又称“唱哈节”,是京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京族唯一的本民族传统节日。“唱哈”是京语唱歌娱乐之意。“唱哈节”各地日期不一,尾、巫头两岛在夏历六月初十,山心岛在八月初十,红坎村在正月二十五。哈节前,京族人家家户户打扫门亭,里里外外布置一新。节日期间,男女老幼身着节日盛装,汇集到哈亭(哈亭是京族人民祀祖、祭神和民间娱乐的公众场所,亭式建筑),听哈之前迎神、祭祀,祈保渔业丰收,人畜两旺。唱哈的活动大致分为迎神、祭神、入席唱哈、送神四个部分。节日前一天,先把京家信奉的“镇海大王”等诸神迎于哈亭,节日当天下午3点钟左右开始祭神,祭神完毕,即入席饮宴、唱哈。唱哈活动要连续进行3天3夜,由歌手“哈妹”轮流吟唱,一边宴饮,一边听唱。节目有情歌、灯舞、乐舞、歌唱族杰等。哈节期间人们还进行其他活动,不善唱歌的男子们也不甘于让姑娘们专美于前。于是,斗牛、比武、角力竞赛等也随之展开,成为哈节上极富特色的重要节目。人们纵情欢歌跳舞持续多天,唱哈至尾声时进行送神,送神毕,哈节结束。每年哈节,凡年满16岁的男子都要置备鸡、酒、糯米饭、槟榔等祭品到哈亭祭祀,经过祭拜的男子才算“入众”(即进入成年),才能被允许参加哈节的入席活动,从此便可参加捕鱼生产。
这是广西大新县宝圩乡板价村壮族村民的手工织锦特写,可以很好地诠释传统壮锦的工艺特色:以浅色棉纱为经、彩色丝绒为纬,“通经断纬”,编织而成。
这张图片拍摄于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介庭乡岩怀村。通常,擅长织锦的壮族人家都有这样一个竹编线篓,因为经年使用,篾条变得油润光滑,把缠满棉线的纺锤衬托得愈发鲜艳夺目。
高悬的壮锦、葱茏的竹影、闲适的村民……这是广西龙州县金龙镇板池村留给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师的美好印象。板池村地处中越边境,保持着较为传统的壮族村寨风貌。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小木织机,而晾晒在竹竿上的这些纯朴之作全是村里人家亲手织就的。
此图摄于云南省师宗县五龙壮寨。锦绣装点的背带在壮族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有“背上的怀抱”之说。有些地方,壮族孩子的满月酒席上,设有专门的“外婆送背带”仪式,行礼之后,宾主还要对唱《背带歌》。
因为高温湿热,广西不在中国棉花主产区之列,仅有零星的棉花种植。不过,地处桂西北的南丹县罗富乡一带棉花种植历史悠久。这里的棉花产出后多半自销,用于家庭纺织或者絮棉被。
复杂的壮锦图案则需要不止一种颜色的“经线”。在古朴的壮寨村头,譬如图中的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沙梨乡榜纳村,可以看到“排列经线”的工作场景:工具为极其简单的木头架子,目标是按照图案需求将彩色的棉线有序排列。
壮族刺绣图案多为“花鸟状”,尤其是随处可见的大红花,艳丽多姿、令人目不暇接。这是在广西靖西县旧州绣球村里拍到的刺绣场景。两位壮族姑娘飞针走线之间,朵朵红花盛开,其针法之娴熟、灵巧给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壮族锦绣图案中的大红花据说是始祖姆六甲的化身,因为传说姆六甲就诞生于一朵绚烂的大红花中。这些大红花的灵感应该取材于生活,还很可能与壮药中的红色花朵有关。譬如这幅广西东兰县城居民家保存的壮绣,四周就有非常明显的阳桃花图案。
这些看上去像戴着少数民族头饰、穿着少数民族服装的人们,其实是汉族人,甚至可以说他们是从清朝“穿越”到今天的汉族——“高山汉族”。他们自称“客人”,是广西西部山区讲西南官话的汉族,而当地壮族则称他们为“布哈”,意思是“转移居住的人”。广西的高山汉原本就是川、湘、鄂的汉族,从明末清初开始,尤其是在清乾隆、嘉庆和道光年间,由于战争以及历史、政治的原因迁移到广西,到了咸丰和同治年间则规模更大了,逐渐形成为广西汉族中一个特殊的族群。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梁汉昌
探访长寿区域,最常遇见的故事便是寿星与棺材的较量。巴马一带的习俗是老人一过60岁,后辈就要为他准备棺材,以示孝心。可是,百岁寿星们最后使用的棺材往往为“第四”、“第五”甚至“第六”副:排在前面的不是朽烂了,就是给子女或亲戚“抢先”占去了……图为重孙们坐在107岁的巴马寿星黄天顺(右)的备用棺材上玩耍、学习。从另一个角度看,堂而皇之摆放家中的棺材,也说明了寿乡居民对待死亡的“无畏”态度。 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梁汉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