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作者本人与CNG联系, 010-64865566-226, 我们将为您同步地理网账号或丰富和完善专栏主页。
高原上的“凤凰” 地理学家徐近之曾把青藏高原的地貌轮廓比喻成一只鸵鸟,认为其头部在帕米尔高原,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及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勾勒出鸵鸟躯干的轮廓,而横断山脉就像是下垂的尾羽。但遗憾的是这只鸵鸟有尾无脚,而且颈短得似乎有些不合比例。其实只要我们把青藏高原稍加扩展,这个“高亚洲”在地图上的影像则如同是一只回首中原的凤凰,天山是为凤头,帕米尔高原和横断山区,这两片美丽的山谷区正是凤凰的颈和尾羽。制图/李晟
5%的中选率 我们大部分的动物照片,其实都只是拍到了动物身体的一部分或对焦不准的模糊照片。对于野外研究来说,只要能从照片中判断出是何种动物就可以了;真正拍摄质量比较好、能够用来作为环境教育图片素材的照片则是凤毛麟角,还不到所有动物照片总数的5%。这里呈现给大家的精彩照片,真可算得上是百里挑一! 很明显,上面这张照片是大熊猫,但下面这张呢? 拿到这张照片的时候,我们辨识了好久,再结合起相机被摔到了山坡下的遭遇,这才意识到:原来这是在大熊猫的嘴巴里面拍摄的! 大部分的野生动物对于红外触发相机的拍照都无动于衷,即使是在晚上,拍摄的时候打了闪光灯,可能对于它们来说和自然界中的闪电也没有太大区别。但有些动物却对这个突然出现在林子里的奇形怪状的盒子很感兴趣,在镜头前留下一张张充满好奇的面孔。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它们甚至会用嘴巴和爪子来研究一番,结果就留下了这张照片。
橙翅噪鹛 Garrulax elliotii 四川省王朗自然保护区 2004年
找找看,照片里的动物在哪里?不是所有的照片都能一目了然地找出动物在哪里。触发相机的动物,除了体型庞大的扭角羚、大熊猫,还有很多根本不起眼的小动物,甚至是只有几克重的鼩鼱或小鸟。请仔细在每一张照片中搜寻,看你能否找到它们? 图为黄鼬 Mustela sibirica 四川省王朗自然保护区 2004年
斑背噪鹛 Garrulax lunulatus 四川省王朗自然保护区 20
“空”照片 并非每一张出自红外触发相机的照片都是我们所期望的。除了拍摄到野生动物和工作人员之外,我们还得到了数量众多的“空”照片,这是怎么回事呢?仔细研究了这些无效照片和相机的工作原理之后,我们发现,很多空照片是由于阳光直射到了红外感应窗口,或是相机前面的地面被太阳直射,而树影的晃动使得地面温度发生变化,从而误触发了相机;一些夜晚拍摄的空照片,我们则推测是在相机前较远处有动物经过,触发相机拍照,但由于闪光灯的作用距离有限,只拍到了漆黑一团的背景;同时,森林里的气候非常潮湿,雨水或潮气进入相机内部就会造成电子线路的故障,而故障诱发的相机连续空拍也是空照片的重要原因之一。相机在一个地点放置的时间长短,要根据调查目的、电池寿命、人员及后勤情况来具体确定。通常,我们是以1个月为周期,在月中的时候需要做一次检查,以在必要的时候更换电池和胶卷。图中是在冬季的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正在查看相机已经拍摄了多少张照片。
藏雪鸡 Tetraogallus tibetanus四川省卧龙自然保护区 2006年 起伏的群山和雪峰,以及山间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宏大的背景愈加衬托出这只信步于山峦之巅的藏雪鸡的悠然。藏雪鸡是一种大型雉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分布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和帕米尔高原。它们常常小群活动,栖息在海拔3000-5000米的高山草甸和裸岩区,以植物块茎、果实、种子等为食。这台相机布设在卧龙自然保护区海拔4150米的一个小山梁上,背景就是着名的巴朗山和四姑娘山。工作人员最初是在这里发现了狼的活动痕迹,结果却意外地拍摄到了几种漂亮的高山雉类。没有树木来捆绑相机,我们就把它卡在岩缝中,也是打破传统设置方式的一种尝试。
白腹锦鸡 Chrysolophus amherstiae 四川省鞍子河自然保护区 2008年
血雉 Ithaginis cruentus 四川省王朗自然保护区 2005年
红腹角雉 Tragopan temminckii 四川省王朗自然保护区 2004年
红腹锦鸡 Chrysolophus pictus 四川省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2004年
布设相机的窍门之一:兽径 陕西省长青自然保护区 2008年 当我们爬上山梁时,这只是一条不起眼的顺着山梁而行的小路;但1个月后当我们回收设置在那里的相机时,惊奇地发现原来这是一条各种动物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金丝猴、大熊猫、扭角羚、果子狸、豹猫、野猪、豪猪、红腹角雉……,各色动物轮番在相机镜头前登场。大熊猫和野猪伸着鼻子是在闻什么呢?是我们在那棵小树上涂抹的一种特殊的气味引诱剂。这种具有浓烈腐臭气味的物质,会引起很多在附近来往的野生动物的好奇,然后顺着气味发散的方向来一探究竟。一些通过涂蹭自身腺体的分泌物来标定领地或与其他个体联系的动物,还会在我们涂抹有气味剂的地方使劲刮蹭,试图用它们自己的气味盖过这外来的气味。
川金丝猴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野猪 Sus scrofa
测试相机 一个出现在山坡上的小水坑,是绝佳的“伏击”野生动物的位点。周围地面上散布的众多脚印和粪便就是最好的证明。红外触发相机被固定在水坑边的一棵小树上,调整好设置后,我们把相机的编号和布设位点的编号用大大的字体写在纸上,放在相机前,通过人为触发让它成为相机拍摄的第一张照片。这样,就可以避免相机收回后,不同位点的照片被错误地混淆。
大熊猫 Ailuropoda melanoleuca
豪猪 Hystrix brachyura
鹰雕 Spizaetus nipalensis 布设相机的窍门之二:水源 陕西省长青自然保护区 2008年 两个星期后,当我们又回到这个水坑边上来检查相机时,发现它已经拍摄了几十张,远远高于我们在其他地方平均每5-7天拍摄一张动物照片的效率。新型号的数码版红外触发相机使得我们在野外就能浏览已经拍到的照片。各种动物都来这里喝水,有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成群结队的扭角羚、小心翼翼的红腹锦鸡,还有一脸凶相的鹰雕。除了兽径之外,这样的水源地也是我们野外布设相机时重点考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