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作者本人与CNG联系, 010-64865566-226, 我们将为您同步地理网账号或丰富和完善专栏主页。
狼本是中国极为常见的食肉类哺乳动物,即便在半个世纪前,狼群仍然神出鬼没地游荡在中国的高原和草原之上。短短几十年,随着栖息地破碎化的加剧,绝大部分地区的人们再也见不到狼的身影,它们在中国的主要栖息地仅残存于青藏高原、若尔盖湿地和呼伦贝尔草原等少数地区。图中的三只狼属于可可西里,它们以鼠兔或者病弱的羔羊为食,维护着高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刘五洲
奔腾的藏野驴是青藏高原上常见的壮丽场景。时处8月,这群藏野驴刚刚换上漂亮的新毛,即便在海拔超过5000米的高原上,它们奔跑的时速也仍可达到60公里。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刘五洲
青藏公路上的悲剧 这组电视连续截图记录的是,藏羚羊带着小羊羔从卓乃湖回迁的途中穿越青藏公路,其中一只藏羚羊被车辆碾压致死。与去卓乃湖产羔途中穿越公路时的紧张和迅速相比,返回时的穿越显得缓慢多了。因为小藏羚羊羔走到公路上出于好奇总是嗅来嗅去的,藏羚羊妈妈出于对它们的爱护,只好在旁等候。过路的司机以为车到跟前,藏羚羊们总会闪的,所以没采取任何减速措施,没想到藏羚羊由于太关注小羊所以没有及时躲闪,直到身子碰到保险杠,惨剧发生。
光影交错的卓乃湖畔色彩斑斓,就像一块迷彩布,这为藏羚羊产羔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隐蔽条件,因为石头的紫褐色正好和小羊羔刚产下时的颜色一样。图中是一群已产完羔的藏羚羊,几乎每只藏羚羊脚下都增添了一只小羊羔。
前往交配地的雄性藏羚羊 这是一支从三江源保护区赶往五道梁交配地的雄性藏羚羊队伍,每年只在这时才会出现雄性藏羚羊的汇集场面。远处是一群同样赶往交配地的雌性藏羚羊,看到雄羊奔跑出现了,它们停下脚步回头观看。
这是藏羚羊妈妈带着小羊羔从卓乃湖返回羌塘的路上。与它们在卓乃湖时相比,小羊羔明显大了很多。这张照片拍摄于2006年,它们中的部分生命早已离开世间,因为一个盗猎团伙正在可可西里湖畔等候着它们的到来。
雄性藏羚羊的黑色面具 成年的雄性藏羚羊有着明显的标志,一是头上长有一双利剑般微微侧弯的长角,二是每当性成熟时脸部会转变成黑色,交配期由于是冬季,藏羚羊脸上的浅色绒毛长得比夏季时厚一些,所以脸上的黑色显得淡了许多。雄性藏羚羊交配期中的“变脸”情节有点令人匪夷所思。
虽然有成千上万的藏羚羊集中在卓乃湖,但是它们还是喜欢以不同的种群独立生活,而且每个种群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活动地点和游走通道。这是两群大小不同的种群在雨后的傍晚从卓乃湖南岸山谷往卓乃湖岸边移动的场景。
“一夫多妻”的藏羚羊家庭 上:一只雄性藏羚羊入侵一个家庭的领地,引起一番拼死厮杀。 中:经过一个月的“求婚恋爱”,雄性藏羚羊终于和雌性藏羚羊达成了婚约。它身边的两只雌性藏羚羊,都是它的妻子。 下:一只雄性藏羚羊一般占有2到10只雌性藏羚羊。这是一只雄性藏羚羊正在自己领地驱赶9只“新娘”的场景。
“冲刺穿越”青藏铁路 前去卓乃湖产羔的来自三江源的藏羚羊种群进入可可西里的第一关,就是要穿越青藏铁路和公路,因为公路和铁路是可可西里保护区和三江源保护区的分界线。图中的雌性藏羚羊队伍正惊恐万分地穿越青藏铁路的五北大桥。三江源保护区90%以上的藏羚羊都是从这座桥进入可可西里的。
远处是昆仑山脚下的库赛湖,这里是前往卓乃湖的必经之地。卓乃湖帐篷保护站的4名成员帮助作者和摄像师完成了历时5年的纪录片拍摄。卓乃湖帐篷保护站的设立,为可可西里藏羚羊种群数量的恢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每年至少会有3万只藏羚羊在可可西里卓乃湖畔产羔。它们分别从三江源、羌塘和可可西里本地赶来。卓乃湖大滩上遍布藏羚羊的身影。图片展示的是清晨日出时分卓乃湖西岸尚未“起床”的部分藏羚羊。
分娩中的藏羚羊 藏羚羊产羔的身影首次进入我的镜头。藏羚羊产羔一般要进行40多分钟。小羊羔10分钟左右就能摇晃站起,半个小时内,就能跟随妈妈行走了。卓乃湖畔的藏羚羊一般喜欢在这种与刚产下小羊羔颜色一致的石头滩里产羔,这样易于隐藏不容易被天敌发现。干了毛的小藏羚羊的色彩又和卓乃湖畔土地的颜色相近,这可能是藏羚羊选择这里进行产羔的原因之一。
每当藏羚羊产羔时,就会有其他的同类在身旁陪伴。卓乃湖边每年也有很多藏羚羊因难产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