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作者本人与CNG联系, 010-64865566-226, 我们将为您同步地理网账号或丰富和完善专栏主页。
上图是1961年1月郑本兴和尹世瑽的结婚照片,那是一对令人羡慕的才子佳人。四川小伙和上海姑娘就这样相伴走过了半个世纪。
这是1960年7月尹世瑽和同事们在祁连山老虎沟20号冰川上考察时的留影,右数第二人是尹世瑽,若不是同事搀扶,她是站不起来的。这也是她唯一一张野外照片。尹世瑽体弱多病,所以她安心内业,很少出野外。
在照相机没有被普遍使用的年代,地貌素描图是地理学者们记录野外观察的最好方法,所以老一辈的地理学者都有素描的功底。郑本兴就保留着一个本子,其上画满了他当年野外考察时的素描。这张素描图是1984年7月29日郑本兴在聂拉木考察时草绘的,画的是1981年冰湖溃决冲刷的终碛垄和谷地。
罗盘和水准仪是地理学者们野外工作的必备工具,作为背景的地图就是尹世瑽绘制的。这一对夫妻,一个跑外业,把数据和草图拿回来,一个主内业,在家里踏踏实实地把地形图描绘成图,他们两人的默契合作在国内冰川界传为佳话。
2010年12月,我们在郑本兴位于兰州的家中拍摄了这张照片,两位老人在儿女和孙辈的环绕下安度着晚年。
当米德生告诉我们这些地图是他一笔一笔描画出来的时候,我们的惊讶不异于被告知愚公移山的故事是真实的。那些间距不足一毫米的等高线,体现的是地形的复杂多样,只有人手的灵活才能把地形的微妙起伏表达出来。
从野外回来之后,米德生便带领他的测绘小组把数据、照片和绘画资料全部转化成用点和线表达出来的世界。一张地形图完全绘制完成需要花至少半年的时间。在外人看来,绘图的过程既单调又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他是怎样忍受这样的磨砺的?也许是冰川的奇美已经虏获了他的心,野外的艰辛已化作了一股动力。如今已经没有人再肯这样画图了,常人看来,这样画一张图效率太低,不适应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需要。但米德生却认准了这种图的美学价值,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图还是需要有人去画的,他正在世界范围寻找知音。
珠穆朗玛峰脚下,阳光将一块块象牙般的坚冰雕琢如塔、如钟。这是我们为本文的主角—兰州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沈永平研究员在影棚中挑选、布置的背景—他几乎走遍了中国西部的高山区,却对喜马拉雅山及喀喇昆仑山的冰川感情格外深厚。这两条包揽了全世界所有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的山脉,也是沈永平冰川人生的起航点(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亢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