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作者本人与CNG联系, 010-64865566-226, 我们将为您同步地理网账号或丰富和完善专栏主页。
叶家山墓地使中国考古界的追光灯又一次聚焦随州。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郑同修(左一)、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左二)与刘绪(右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占奎(右一)等“大腕”,围绕出土发现提出种种猜想。
上图拍摄于叶家山第65号墓葬发掘现场(西向东)。图中“黑坑”为已腐烂的棺椁位置,随葬品放于棺椁外的熟土二层台上,这是典型的姬周文化特点,可见曾与周的关系。图中发掘钢架的下缘即为二层台。
这套既有“盖”又有“勺”的“罐子”,名为且南兽觯(zhì),出土于叶家山第27号墓,文物编号为10(附斗)。觯为古代青铜酒器,形似尊而小,盛行于中国商代晚期和西周初期。窥斑知豹,由这套讲究的酒器,墓葬主人的奢华生活呼之欲出。
东侧二层台的瓷器与青铜器清晰可见,而南侧放置的,则是戈(中图,出土于1号墓)、钺(下图)等兵器。现场照中黑色条状痕迹,为腐烂的兵器木柄。钺为王权象征,由此可见墓主人身份不一般。
叶家山第63号墓出土的青铜面具(上图)及棺内出土玉器(下图)同样引人注目。与兵器一样,它们也说明了墓主人的尊贵身份——不仅握有军权,而且掌握神权。
西周墓葬中,随葬的重器多放置于稍高于棺椁的“二层台”上。在湖北随州叶家山,第27号墓葬北部二层台所堆放的器物之重、级别之高,令人咋舌。照片左边这位表情有点“萌”的宝贝,名为“疑父方座簋”,时隔三千年,它这次重见天日,又会为我们揭开怎样的谜团?
叶家山第1号墓的这件编号06的师圆鼎,在口沿下方饰有8个涡纹,此涡纹常见于商周青铜器,尤其在商代晚期至西周中期偏晚流行。随枣走廊上的“曾国之迷”,亦如漩涡。在科学的求索之路上,左手史实、右手考古发现,让事实说话,才能一步步逼近真相。
叶家山墓地的地形及位置非常耐人寻味。由航拍全景照可见,墓地在一个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100米的椭圆形岗地上,岗地高出周围农田约8米。漂河自墓地的东北部环绕墓地北部及西部注入水(府河)。墓地地理座标为东经113°27′28\"、北纬31°45′22\",海拔高程88米,南距已发掘的西花园及庙台子遗址约1公里。相近的时间里,如此密集地分布着这么多西周遗址,其间关系耐人琢磨。
上图拍摄于叶家山第65号墓葬发掘现场(西向东)。图中“黑坑”为已腐烂的棺椁位置,随葬品放于棺椁外的熟土二层台上,这是典型的姬周文化特点,可见曾与周的关系。图中发掘钢架的下缘即为二层台。东侧二层台的瓷器与青铜器清晰可见,而南侧放置的,则是戈(中图,出土于1号墓)、钺(下图)等兵器。现场照中黑色条状痕迹,为腐烂的兵器木柄。钺为王权象征,由此可见墓主人身份不一般。
中国原始瓷起源的北南之争延续多年,“北”即中原,“南”为今江浙地区,两地各有发现,到底谁更早?是谁影响了谁?叶家山地处南北交通的“随枣走廊”要道,此处发现原始瓷,或许能帮我们解开这一谜题。
遗址群包括爵府、戏楼、鸣虎山、小昆仑、祭祀台等遗址点。其中爵府建于一片东北高西南低的坡地上,中部人工用石块自下而上堆垒成若干平台,曾经的大堂、二堂、三堂等主体建筑就建在这些平台上(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余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