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作者本人与CNG联系, 010-64865566-226, 我们将为您同步地理网账号或丰富和完善专栏主页。
双河洞中的竖井和暗河 在双河洞系统的阴河洞中,一名队员正在向一个竖井中下降,这个竖井底部是一条地下暗河。洞穴中的地形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复杂,竖井、暗河、绝壁、地缝,在探洞过程中你都可能遇到,这也正是探洞运动的危险性所在之一。
双河洞中的狭窄洞道 在双河洞中既有宏大的洞厅也有逼仄的洞道,在这处洞道中,下部是一条暗河,两侧是竖直的绝壁,绝壁下端有着勉强可容一人爬着通过的廊道,只有小心翼翼、手脚并用才能通过这样的地方。
“贵州2004”中法联合考察 这次考察是对贵州绥阳的双河洞系统进行的深入调查。在此之前,中法联合洞穴考察队,对双河洞进行过多次的探测连接,在2003年时测得双河洞的长度为54公里,是中国第一长洞。图为考察队员在双河洞龙塘子天坑中,这是一个地下河天窗,四周为百米高的绝壁。
“天坑2009”中法联合考察 图为考察队员们在贵州正安县麻湾洞系统进行洞穴测量,照片中最左面的人是法国里昂大学的地理学家菲利浦,科学家与探洞专家相结合是历次中法联合洞穴考察的特点。麻湾洞是水旱混合洞,洞内有暗河,洞体蜿蜒曲折,钟乳石嵯峨嶙峋。三层旱洞中,每层已探测距离都超过了1公里。
“贵州2008”中法联合考察 本文的作者钱治(右)和贵州省喀斯特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的李坡研究员(左)等人一道,在双河洞系统中的红罩子洞中测量石笋。红罩子洞是落水洞,有两条小溪以瀑布形式进入洞中,它的两条支洞中都有深度超过40多米的竖井,主洞北部也有一个深50米的竖井,这里已接近双河洞洞穴系统最复杂的洞段。
贵州省正安“七彩洞” 2011年中法联合洞穴考察队,在贵州省正安县桴焉永合洞考察。永和洞全洞高约20—40米,已探洞长约3000米。这里又被称作“七彩洞”,因洞中有着天然形成的彩色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五颜六色,瑰丽多姿。
2010年在贵州平塘天坑水洞中,贵州省喀斯特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的李坡研究员,带领着贵州生物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和研究生去采集生物标本。
“大洞—天坑2011”中法联合考察 中方的队员操建斌正利用SRT技术从一个洞口中下降,准备进入洞中测量。操建斌是宜昌电力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他在中法国际洞穴技术学校中学会了高超的探洞技术,2007年被邀请加入了中法洞穴联合考察队。
中法国际洞穴技术学校 2011年4月下旬,中法国际洞穴技术学校的第七届中法国际洞穴测量及SRT技术培训班,在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开办。培训内容包括地质学基础及洞穴学、洞穴测量技术、SRT训练及实地测量等,图为学员们正在崖壁上进行SRT的相关训练。
双河洞中的石膏沉积 双河洞中有一个石膏晶洞,它拥有近3万余平方米的石膏沉积面积,这样大面积的石膏沉积景观在我国独一无二,在世界上也属少见。石膏洞中的石膏沉积物有针状、片状、絮状、晶花状、晶球状和柱状等多种形态,石膏晶体在灯光下熠熠闪耀,如水晶一般。1 片状的石膏晶簇;2石膏晶花;3 石膏晶体形成了状如蚕蛹的特殊形状;4 针状的石膏晶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