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作者本人与CNG联系, 010-64865566-226, 我们将为您同步地理网账号或丰富和完善专栏主页。
1.涂一层硝基清漆保护化石表面,之后用橡皮泥将化石围起来,让其上沿超过化石2—3厘米。注意围好的化石放在桌面上一定要呈水平状态。
7.石膏完全凝固后,揭下橡皮泥和模具,取出复制好的化石。不过,白色的化石实在是很难看。用画笔给化石涂上与原化石一样或相近的颜色。
4.揭去橡皮泥,慢慢地取下石膏和化石表面的硅胶。这样复制化石的模子就做好了,石膏的部分叫做托模,硅胶的部分叫做内膜。
简单地说化石的复制分两个步骤:第一是利用原化石制模;第二是用模具来灌模。上面所介绍的方法适合做平面模型,如果要做立体的化石模型,就复杂一些了:在上面的第三步后,把模具翻过来,再倒硅胶和石膏,重复2、3步骤。这样制作出的模具,灌入石膏后就可以制作出立体的化石模型了。
2.涂一层隔离剂(肥皂水)后,将加了少许固化剂的硅胶液体涂抹在化石上。等凝固后,再刷第二层、第三层。中间可以放一层纱布增加硅胶的牢固性。
5.将柔软的硅胶内模放在坚硬的石膏托模上,再用擀成片状的橡皮泥围起内模和托模,让其上沿高出内模2—3厘米。
3.待硅胶凝固后,倒入加水搅拌好的石膏液体,让其干透凝固。注意,多放置一段时间(大约1小时),因为石膏的表面凝固后,里面可能还是液体状态。
“山诺”出发——即将度过十岁生日的北林大科学探险与野外生存协会(山诺会)的成员背着防潮垫和睡袋,准备着又一次的出发,他们亲切地称社团秘书处的小屋为“山洞”。
青海那片树林——记录了大四的同学60天生活轨迹的地方,每天拿着仪器上山,记录每一块林地各项数据,图中的同学正在测量树林中的太阳辐射量。
北林大师生引以自豪的中国林业开拓者——梁希。
植物大全——包括了几乎北京所有树种的北林校园里能进行一次规模不小的植物实习。
准备就绪——模拟降雨径流的仪器搭好了,这块土地在雨后将会流失的泥土量等多种数值将被精确测量,多个这样选定点的数据综合将总结出一套适合此类地区水土保持的措施。
30度19分48秒——大二的钟京在清晨干冷的空气中报出经纬仪上的数字,作为本学期测量学的作业,他正在和同学们一起测量学校的小广场,像他们这样的组合三三两两地分布在校园的各个部分,在晨霭中拖曳着长长影子。
盖子上的针头——是进行室内模拟降雨实验的喷头,在北林大水保学院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实验室里,一筒筒从各处取来的土样等待着精密实验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