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作者本人与CNG联系, 010-64865566-226, 我们将为您同步地理网账号或丰富和完善专栏主页。
形人坨远景 黑脸琵鹭是一种大型候鸟,每年4月从南方飞来,在石城岛外的形人坨上筑巢繁殖。8月底,飞回南方。形人坨从外观上看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登上小岛就会发现这里特别适合鸟类的繁殖,这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黑脸琵鹭惟一的繁殖地。
美丽而珍稀的鸟——黑脸琵鹭黑脸琵鹭体长80厘米左右,全身羽毛雪白,后枕处长有发丝状橘黄色羽冠,项下和前胸还有一个橘黄色的项圈。黑脸琵鹭不同于其他琵鹭之处就是它的额、脸、眼圈等部位都是黑色,并与黑色的嘴融为一体,特别是眼周围的黑色给人以贵妇人的尊贵之感。它的体态有点像天鹅,性情温顺,不太好斗,从不主动攻击其他鸟类。
形人坨上的黄嘴白鹭 当黑脸琵鹭、黄嘴白鹭和海鸥从遥远的越冬地千里迢迢来到形人坨时,小岛就成了鸟的乐园。这里既有大面积的朝阳坡及避风处,还有大量的岩石洞穴和低矮灌木丛,特别适合鸟类在此筑巢。一般有黑脸琵鹭的地方就一定有白鹭。黄嘴白鹭也叫唐白鹭,它们身体纤瘦、轻盈,披着一身洁白的羽毛,300多只白鹭在一个0.3平方公里的小岛上显得有些拥挤,但这里却是黄嘴白鹭在中国最大的繁殖地。
抚慰当鸟儿开始筑巢,说明它们的配偶关系已经确立。黑脸琵鹭是“一夫一妻”制,“夫妻”关系极为稳定。筑巢期大约有一周的时间,它们边筑巢边相互亲热。有时雄性会主动把脖子伸过去,不停地在雌性的头部“抚摸”;有时雌雄之间会用扁嘴相互给对方梳理羽毛,让人感觉情意缠绵。
喂食太阳升起后,黑脸琵鹭的一家就从睡梦中醒来。此时,巢中的小鸟伸长脖子,张开小嘴,不停地在父母面前上下晃动,并发出叫声寻求食物。大黑脸琵鹭给小黑脸琵鹭喂食的方式很特殊。小黑脸琵鹭要把嘴插进大黑脸琵鹭的嗓子里,所喂的食物也不像黄嘴白鹭和海鸥从小就开始喂小鱼、小虾,而是大黑脸琵鹭胃中已经消化过的鱼虾的流状物。
交配黑脸琵鹭的交配很有特点。交配前,雄性围着雌性不断地跑着,一会儿雄性用嘴在雌性的嘴边和头部不停地爱抚,一会儿又用脖子在雌性的脖子两边急促地左右拍打。此时,雌性半蹲下来,雄性先伸出右腿搭在雌性身上,再把左腿踩到它的身上,雄性用嘴紧紧地咬住雌性的嘴,翅膀开始上下拍打,约持续10秒钟,然后从雌性的身上直接飞向天空。
舐犊情深当所有的小鸟都已出壳,大黑脸琵鹭就开始了新的“工作”。每天总有一只守护在巢内,等另一只回来。给小鸟喂完食后,它才飞走去觅食,而刚才回来的一只就继续守候在鸟巢内。如此这般,每天要给小鸟喂三次食,两只成鸟不停地交替“工作”着,这一“工作”要进行40多天,即使小鸟长到像成鸟那么大,喂食还在进行。
成长黑脸琵鹭幼鸟生长的速度是惊人的,一星期就增长一倍;等到20多天后,小鸟的体重已达到刚出生时的5—6倍。由于小黑脸琵鹭长得太快,食量大增,大黑脸琵鹭每天出去觅食的次数多了起来,一天要2—5次。两个月后,幼鸟基本都已长大,练习飞行成了它们的首要任务,但这段时间它们还得靠父母喂食。
处乱不惊当幼鸟完成第一次起飞的惊险跳跃后,黑脸琵鹭开始围着小岛飞行。此时鸟巢已没有了意义。它们多栖息在岩石上,很少回巢。两只黑脸琵鹭在海鸥巢边休息引起一只海鸥的不满,它向黑脸琵鹭摆开攻势,但“人高马大”的黑脸琵鹭根本不屑一顾。
“全家福” 幼鸟学会飞行后,鸟巢已没有太大的意义。有时黑脸琵鹭一家会在岩石上过夜。夏日清晨,两巢黑脸琵鹭和3只“单身贵族”共11只聚集在山顶岩石上,这是一张难得的“全家福”
迁徒 当初秋的凉意袭来之际,黑脸琵鹭开始陆续离开形人坨,踏上去越冬地的征程。黑脸琵鹭从繁殖地到越冬地要飞行很长时间,途中的艰难险阻是无法想象的。
破壳大约孵化29、30天后,鸟蛋上出现一个黄豆大的洞,随后洞边出现一道裂纹,小鸟便破壳而出。小黑脸琵鹭刚出来时,浑身湿漉漉的,像一只“丑小鸭”。幼鸟出来后,大鸟就会把蛋壳用嘴叼起,扔到大海中去,随后就用自己的体温焐干小鸟身上的水分。不足一个小时,当大黑脸琵鹭再站起来的时候,小黑脸琵鹭浑身的毛呈黄白色,毛茸茸的,一点也不像先前“丑小鸭”的样子了。
黄嘴白鹭的巢与蛋白鹭在全国各地分布广泛,除黄嘴白鹭外其他亚种的白鹭都是在树上筑巢、繁殖后代的,这是白鹭的基本习性。其实上个世纪,黄嘴白鹭也是如此。但人为大量捕杀使得黄嘴白鹭在大陆上已没有立足之地,不得不迁往人烟稀少的海岛上进行繁殖。在海岛上少有大树,只有一些低矮的灌木,它们就成群在岩石顶上和小树杈上筑巢。黄嘴白鹭不仅是目前中国最稀缺的白鹭,也是形人坨上最美丽的水鸟,不论是站在岩石上和巢穴旁,还是展开翅膀飞翔在蓝天上,姿态都很美丽。黄嘴白鹭的孵蛋“工作”做得也很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起身翻动一下鸟蛋,以保持鸟蛋受热均匀。